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从北京地铁西客站看到了年味

已有 976 次阅读    2015-02-02 22:07   标签北京地铁  西客站  腊八粥  腊八节  style 

     北京地铁西客站,人们行色匆匆的表情,和大包小包的行李告诉我,年已经临近。

       2015年1月27日,腊八节,天气很冷也非常好,早晨一大碗“腊八粥”下肚,热乎乎、香喷喷的感觉又“滋生”了外出采风的欲望。

       去哪儿?西客站。看看进入“腊八”象征着迈进年关的这一天是个啥情况。

围着西客站北广场转了两圈,发现由于背光阴影,再加上天气寒冷难以长久坚守“阵地”,最后又回了刚刚出来的地铁西客站。

       其实,地铁西客站也一样成为春运状况的晴雨表。7号线和9号线地铁列车,每隔两三分钟到达一次,把四面八方尤其要到西客站乘坐火车的人们汇聚到这里。 随着地铁已列一列的到达,人流象大海的波涛,一阵一阵涌向轧机出口。虽然他们身份职业不同,穿着打扮有“土”有“洋”,年龄有老有少,也不时有手抱“月孩”出现,但他们都在追逐着一个梦想——回家。

      特别是那些身背“尿素”大编织袋的农民工兄弟,也许里面的东西远远不如那些“摩登”姑娘手袋里的小物品值钱,猜想装的或是自己生活必需品,或是为老人孩子买的过年新衣,或是朋友亲戚和富足人家送给的“锅碗瓢勺”,等见到家人哗啦一倒,过年了!

      年味是什么,往往不是闻出来而是看出来的喜庆、盼望的气氛。今天看到了年味,是从那些穿着普通,肩挑人抬的大编织袋上,是从怀抱一个、手拉一个孩子的身影中,是从那一双双盼望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渴望目光里。

      腊八这天,不但闻到了年味,而同时也分享了“五湖四海”旅客追逐年的喜悦,真的像过年一样快乐。

      在拍照的近三个多小时里,没想到还当了一回“志愿者”。那些来自农村的中老年旅客,不要说到哪去坐车在哪儿上,即使在迷宫一般的地铁站想出去都成问题。大概看我手持相机是个“闲人”,或估计就是“北京人”,不时有旅客前来打听道路,有的能回答,有的则五迷三道,需要求救手机高德地图“导航”,还有的干脆听不懂问话干着急、只冒汗。每当听到那久远而并不陌生的“同志,谢谢”的时候,似乎在跨越时空,却又感到十分亲切和欣慰。

       大年当前,繁忙在即。由此想到了,如果类似地铁西客站外地旅客中转量大的地方,能在进出站轧机口前方设立“旅客咨询台”,为旅客特别是那些“不明白”的外地旅客提供优质服务,比如对询问的路线车次等回答,做到用“二指”小纸条写明,让他们拿在手里以随时异地询问,心里不堵地到达目的地,将会给广大旅客在回家的路上先过把“年瘾”。当然还有,就是安检口最好做大点,别让那些“编织袋”兄弟再开包验货。

      实事求是地说,作为北京地铁各站的综合服务是非常不错的。但需要加强的是人性化服务,说白了就是管理者应该作为一名“北京盲”来设计服务程序和内容,尤其是欢天喜地的春节前后。说“全国人民都为北京做贡献”,这话虽然表达不准确,但有一定道理和依据。礼尚往来,北京为各地人民服务一把也应该,而且也应该带头做出榜样。

      年味,不仅在人们急促的脚步中,更在温馨周到的“人情味”里。这也是真正想看到的年味!

                                                                                                 2015.1.29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