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徒步库布齐沙漠漫记

已有 871 次阅读    2016-04-07 09:11   标签内蒙古  包头  库布齐  沙漠 
             徒步库布齐沙漠漫记

 201643日,经过两天徒步20多公里,穿越了内蒙古库布齐一段沙漠腹地,回到家进行“大扫除”的时候,发现衣服鞋帽怎么洗刷, 其“犄角旮旯”的细沙仍层出不穷。

作为一次特别的旅游,又何曾不像沙子那样,将美好留在大脑皮层的记忆细胞中。相信一路同行的60人,其中25个小朋友,也和我的感觉一样。

北京出发,一夜火车,次日早7点到达包头。六七百公里的路程,又逢天气降温,温差一下拉大了近20度。大家高兴的心情,遮挡了寒冷的侵袭,车站外耐心等待集结。

大巴在包茂高速和沿黄公路上行驶,建筑越来越少,茅草越来越多,一个小时到达了徒步出发地。

我们这个团队,与其他团队或自助游最大的不同,是由“北京大圣游学”组织,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家长一同参与的沙漠之旅。

下车后,“大圣”跟团的5名老师(14女),如同幼儿园小学园丁一样,以他们专业的语言沟通艺术,很快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欢和认可。分组,列队,稍息,立正,4名女老师各带一组,吴老师(男)负责扛旗综合指挥协调,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犹如向“敌人”据点侦察抵进。欢歌笑语伴随着脚下飞扬的尘土,开始了一场比意志、耐力、体力的自我挑战。

经过大约1公里的行程,踏上了一座山头一样的沙丘。陡峭的沙坡,成为天然安全的“滑梯”,孩子们上上下下,有的奔跑,有的翻滚,有的使用滑板;老师和很多大人也参与其中,呐喊、尖叫、嬉笑和肢体语言,俨然成为欢乐的海洋。顾不得六七级大风,眼睛、嘴里、鼻孔、耳孔里也能容下了沙子,都感到此刻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沙漠之行,对我最大的吸引莫过摄影。在大家进行游玩的时候,却不得不“这山看着那山高”取景构图。浩瀚无际的沙漠,高高低低,坑坑洼洼,不时会冒出一排排、一列列“友军”,大包小包登山杖,行进在沙丘“刀锋”脊梁上, 很像专业勘探队员,只不过勘探的内容不是地矿考古等,而是“快乐”。

大家“疯狂”一阵之过后,选择一处“避风港”稍作休整,午餐。有自己随身带的,更有保障车做后盾。

吃饱喝足,继续前行。发现不少“小伙伴”体力有些透支,走起来如两腿注铅。正在此时,两个泰迪小狗忽然加入到了队伍,许和人们一样也是第一次接触沙漠,兴奋地跑前跑后,串上串下,一下打破了沉闷,重新点燃小朋友们的兴奋点。

等到返程的列车上,问起泰迪狗的主人是谁,女儿告诉我说,也是咱们一个团队的,因为主人十分想去沙漠,狗狗在家无人照看,又不能坐火车,只好自驾车随赶,临时加入到了徒步队伍。可惜,他们没能参加第二天的活动,提前返回了。

“看,露营地就在前面,加把劲,看谁夺得第一名”,吴老师这样鼓励着小朋友。8公里对于平地不算什么,但在沙漠却要走一步退半步。有一小女同学,边走边哭边抱怨妈妈:“你看人家都走远了,还要让我给你拍照,不拍,不拍,快走,快走”!最后索性“丢下”妈妈,“单刀赴会”追大部队去了。

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在这里也仅剩下“住”成为重中之重。

当知道要去沙漠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怎么住。从得知住帐篷的那天起,心里就一直打“小鼓”,而临来前预报又有大风降温,“小鼓”则变成了“大鼓”。零下的气温,西北风吼吼的,薄如纸的帐篷,另加一个睡袋,不成“冰棍”才怪,心里一直有这个担心。

并非胆小如鼠,而在1976年,也就是唐山地震那年盛夏,野营拉练到内蒙朱日和,“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白天热的要命,夜里冻得够呛的滋味,早就领教过了。大概是自己人老落伍,从来没用过睡袋的一种担忧所致。

经过多半天的跋涉,人们在“狼吞虎咽”,品尝过原始风味的大锅羊肉炖土豆佳肴,再点燃篝火浪漫一把沙漠夜色之后,都早早进入了“安乐袋”。

许是疲劳,又加上几两二锅头所致,没觉寒冷,早入梦乡。一觉醒来约凌晨1点,外出小解,发现满天星光灿烂,一消昨日阴沉。喜出望外,兴奋不已,终可拍到理想的照片了。回到帐篷无法入睡,一会大风乍起,温度骤降,顿感浑身筛糠。

临近帐篷的小淼发出“求救”:“妈妈,我冷,冻得慌”。“往里缩头,全蒙上”,妈妈这样回答。其他帐篷也有类似“警报”,更多的是拉扯睡袋或找衣服的声音。

小淼和妈妈是从山东济宁赶到北京参加这次活动的,也是唯一一家行程最远北京以外“发烧”友。坐在返回的火车上,小淼妈妈对我说:“叔叔,很多人包括亲属不让我们出来,两三天跑这么远还徒步,既受罪又不安全。看看一路我们多开心快乐呀,孩子还不想回去呢”。

“天气降温,有受不了的,我这里有睡袋”,小吴老师拎着睡袋,打着手电在帐篷之间,边走动边小声地这样询问着。雪中送炭,“扶冷济冻”,让不少人又重回梦乡。

早晨5点多,按耐不住朝霞的吸引,还有那弯弯月亮的等待,背起背包,直奔沙丘,留下了一组“包头地平线”的沙漠美景。既是对库布齐沙漠,也是对这次“五湖四海走到一起”的美好留念。

如果说第一天徒步很顺利,有新鲜兴奋感和体力尚好因素的话,那么第二天,也就是4318公里的行程,预计就会比较艰难。考虑到孩子们的承受能力,带队老师早上临时决定,让小朋友们乘车而大人步行,到沿黄公路再集体大巴到达另一个徒步出发地,而非直接一起穿越河床,向东南方向的响沙湾进发,总算起来比原计划徒步距离约减少6公里。

总结前一天的经验,带队老师要求:今天的徒步,孩子在前,家长列后,分而“制治”,有利于管理和培养孩子们的集体团队精神。

中午时分,终于体验到了沙漠气候的滋味,凌晨还滴水成冰,现在却有不少人脱的只剩下短袖。我把它形容为“淬火”,铁,没有冷热温差无以成钢;人,不经风雨锻炼难以成器。

让我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表现一点都不比第一天差,自然与小孩睡一觉就不累了有关,但也有赖于他们有了一定自我调节保护“会走”的经验。倒是感到不少大人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如果不是对比孩子自尊心起作用的话,相信一定有打“退堂鼓”的,而我就算一个,如果没有摄影爱好支撑的话。

当然,大人中也有榜样。全队几十人,能称上爷爷、奶奶辈的应该就两人,一个是我,另一位是大我两岁的老大姐。从没看到她走起来吃力,有累的表情,而且始终走在前面;大家都乘车的时候,她还执意要坚持走,其“后盾”自然是身体好作支撑,但精神和内心世界热爱生活才是根本。

相比昨天,第二天的沙漠不论块头高低,起伏程度和沙子的均匀度都好看的多。“国内的几大沙漠,咱内蒙的沙子是最好最细腻干净的”,听起来好像老家是内蒙的几位同行者如是说。库布齐沙漠,作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排行第七的小兄弟,也许正是“身材适中,皮肤靓丽”的代表。

继续前行,一会到了背风向阳面,上晒下烤,蒸笼难耐,不得不加速攀登丘峰,让一阵阵凉风降温消汗。如此向往循环,大概也是人们前行的动力。而为了拍照,还想等太阳西下,也想体验一下沙漠的“孤独”,我主动与队伍脱节一两公里的距离。

一位老师老远向我招手:“你老慢慢走,别着急,我在这儿等您”。“您去照顾孩子,不要管我,放心好了,俺是老侦察兵出身”,一边这样回答,其内心其实也有些发毛。

躺在沙丘上休息,脑子里闪过当年库尔班大叔,起着毛驴穿越大沙漠戈壁滩的场景;彭加木带领科考队员寻找一滴水的故事,等等。忽然,听到沙沙的声音,原来是一路看到过无数次的小甲壳虫从耳边爬过,也是两天来见到的唯一沙漠“动物”。打开矿泉水,往它身上倒了几滴水,可没有停留,也没有喝水的动作继续爬行,留下了一指宽像是铁轨般的痕迹。

对甲壳虫在沙漠里如何喝水很好奇,回来上网查资料得知,它们有一种独特获取水源的方法:日落后几小时, 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将头插进沙里,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越聚越多,这些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到嘴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几克重的甲壳虫都“雁过留痕”,我寻找着小孩(除了本团没发现其他团队有带小孩的)集中的脚印,还有那几个滑板的痕迹,追赶大部队去!

一路追去,竟没有发现明显野炊食用过的垃圾,让我对一路同行的孩子和家长肃然起敬;也与带队老师一上车就开始进行环保旅行知识教育和管理有关。

下午4点左右,大家来到徒步终点。大人们都坐下来休息,像是撒了气的气球打蔫。而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似乎还没尽兴,有的骑上了骆驼,有的还想上“拖拉机”兜风,又红又黑的脸蛋,透着一种难舍难离的无奈。

我说“如果明天再走估计都够呛了”;女儿说“也只能体验这一次”。其实,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等,只是没到那份上而已。

库布齐沙漠总面积恰好和北京市面积相同,都是16400平方公里。两天的行程,仅仅是西北三环到西南三环的距离。相信一路同行的朋友尤其是小朋友们,有了这次挑战自我的经历,未来人生大课堂沙漠,会走的更加坚定、顺利、幸福。

在此,向爱好摄影的朋友提醒一句,如果您要到沙漠摄影,千万要购置防风沙的专业保护装置。尽管我严格使用了,还是有细微沙子进入镜头。否则,那就苦了您的相机宝贝了。

如果有朋友问我,这次外出的特别收获是什么,那就是回去想置办帐篷装备,背上70升的大包,也像其他自主徒步者一样,去“周游列国”。

两天一路同行,分手即在今晚;沙漠让我们认识,欢乐让大家相连。

有位家长说:“到了沙漠,牙齿忽然变白了”。“包袱”就是皮肤变黑了。

我还发现大家变美了,尤其一路走来关心照顾小朋友们的四位女老师,自然美和心灵美的叠加;当然还有那位我们山东小老乡吴老师,本来一笑俩酒窝,感觉真的可以“盛酒”了。

谢谢你们,问好大家,有机会下次再见!

                                                                                                      201646草于满庭芳园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