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球小天地宽---张世桐的乒乓人生(一)

已有 1030 次阅读    2013-01-10 14:00
来源:淮海视窗 作者:陈作顺
转自徐州乒乓网
 
2000年10月4日,北京。
    灯火辉煌的人民大会堂里笑语声喧,一片欢腾,这是中国在为载誉归来的乒乓健儿在这里举行庆功大会。
    此前不久落下帷幕的悉尼第27届奥运会上,中国乒乓健儿包揽了全部金牌。徐州籍奥运冠、亚军闫森、杨影、孙晋格外引人注目。乒乓世界为之惊愕:中国徐州,竟拥有一个冠军群体。花红不忘育花人,而作为庆功会特邀代表的徐州乒乓主教练张世桐,同样受到了人们的敬意。
    原国际乒联主席徐寅生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乒乓为国争光,徐州做出了重大贡献!你张世桐功不可没啊!”
   《中国体育报》总编辑张振亭在敬酒中称“张世桐及‘新星杯’的教练员们,是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基石”!
    许多全国优秀教练员也向张世桐表示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张世桐,这个与乒乓球交往一生,曾被贺龙元帅授予“国家优秀乒乓球教练员证书”的硬汉子,中风抢救时也未曾落泪,此刻双眼潮润了。。。。


                             一、徐州不出乒乓球运动员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徐州乒乓球运动位于江苏省最后一名,省队教练曾说:“徐州不出乒乓球运动员。”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徐州的教练员和运动员。
当时徐州乒乓球处于最低谷时,张世桐以他的两面开弓,刮起了一股乒乓旋风。1961年到1963年,他连续三年蝉联徐州乒乓球男单冠军,1964年,他又和队友在省运会上夺得了男团亚军。这是从淮北平原濉溪县上杀出的一匹黑马!
    回想五十年代末,他凭借一块光板拍,在全县一举夺魁,奖了块海绵拍。对张世桐来说真好比拿到鉄扇公主的芭蕉扇,从县城一路打到蚌埠地区,又打进安徽省赛,风光一时。
    1960年随母亲迁居徐州,寄居在姐姐家中,居无定所,上学无着,打工太小,成为浪子游民。无所事事的他居然迷了乒乓球,他就天天跑到文化宫、商业俱乐部打乒乓球,一打打一整天,一门心事打乒乓,常常忘了回家吃饭,老娘气得直骂:“你能把乒乓球当饭吃不?你就天天吃球,一辈子吃球,不要回家吃饭了!”
    人世间许多时候充满着神秘的歪打正着。1960年5月9日,和煦的春风,明媚的阳光,正是柳绿花红的仲春季节,打球打疯了的张世桐春风得意,擂台赛上成了“不倒翁”。市体校领导发现这是棵好苗子。他被吸收到市业余体校乒乓球班,不光能成天和市体校教练员打乒乓球,还管吃管住。那是国家困难时期,张世桐正值少年成长期,对这位小球迷来说,真是一步登天,过上了天堂般的生活。这一天,成了他终生难忘的日子。每一个优秀运动员都是教练员用乒乓球喂大的。自然,张世桐也不例外,几百次‘几千次’几万次教练员每天用球喂养着他。“你就天天吃球!”这话真的让母亲言中了。
    他非常羡慕五十年代徐州乒乓冠军史镜予“块、稳、准、两面进攻”的打法,模仿动作,苦练基本功,不分白天黑夜,酷暑严冬,像进入集训队一样苦练,拉起来一二个月不回家一趟。别看他年龄小,个头小,温顺的外表下,却是一颗难以驯服的心,一门心思的占上风,拿第一,依然还想做个“不倒翁”。1964年,江苏省第七届运动会上,他和她的队友们再全省乒乓比赛上打了漂亮翻身仗,以女子团体第一、男子团体第二的好成绩,改变了徐州乒乓落后的面貌。
    “果然是颗好苗,是块好料!”这是市体校领导、老师对张世桐的一致好评。省运会归来,领导决定让他担任业余体校乒乓球教练工作。虽然来的突然,他还是欣然地接受了。自信的是我能在徐州打冠军,教小孩子打球,总还可以吧!这不过是大孩哄小孩,当个孩子头。没想到一开始就碰到诸多问题:乒乓球基础知识技术要领没有教材,教学训练秩序管理没有经验,学习与训练有矛盾,家长与训练配合也有矛盾。。。。。重重矛盾如何协调处理?当好这个“孩子头”真的有些为难了,在摸索中,开始了他漫长的乒乓球教练生涯。
    他没有想到关键时候他被选送到全国乒乓球教练员训练班接受培训。这是1966年春天国家体委在京首次举办这样的训练班,教练是梁焯辉、付其芳、有徐寅生、庄则栋、李富荣作辅导表演,真乃是国球高规格的训练。这让张世桐大开眼界,终生难忘,受益匪浅。而后40多年,正是他组织和统领了徐州乒乓大军,一批又一批闯出了国门,一波又一波冲击着世界乒坛。经他亲自或由他的学生赵根荣、殷本新向省队、国家队输入的优秀运动员超过百人,其中在国际大赛中夺魁的便有20多人次。此届悉尼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9人参赛,而徐州就占了3位,可三分无下有其一!这是徐州人在世界创造的奇迹。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