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对搓下旋球中突击(抢拉)后转入上旋相持

已有 366 次阅读    2012-01-11 10:07
看了张怡宁[蝴蝶公司]的教学片后,其“拉下旋球后转入(攻)拉上旋”的转换练习中,似有拨云见日的感觉。

    乒乓球比赛中主要是上旋和下旋两种球,在国际比赛尤其是业余比赛中,经常是从对搓下旋球开始转入上旋球进攻的。由于下旋球与上旋球的技术差异是比较大的,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技术在激烈、快速的乒乓球比赛中很好地衔接起来,保证进攻的连贯、流畅就成了高手们必须掌握的秘技。

1、重心:

       重心是转换的关键,它既帮发力又助还原。每完成一个技术动作后要注意立刻还原,找到重心合适的击球高度。拉下旋球时的重心较低,拉完球重心还原后要及时准备打(拉)上旋球,这时重心要保持较高位置。那么拉下旋要多低?拉上旋球要多高?这就要求在平时训练中不断地去寻找、体会这个点。

2、两腿:

   两腿是力量的源泉。膝关节的弯曲与伸直动作既是衔接步法与手法的重要环节,又是击球用力的“能量储备与释放”的过程,发力击球时,应该避免双膝同时弯曲和同时蹬地,必须由一脚转到另一脚,正手攻球瞬间,一般应该以右脚蹬地作为发力支点。拉下旋球时两腿弯曲程度较大,发力方向向上较多,拉完球重心还原后要及时准备打(拉)上旋球,这时两腿弯曲程度较小,发力方向向前较多。如果弯曲过大,则击球点偏高,会造成坐着打球的现象。

3、引拍:

   一般来说,引拍方向必须根据来球的高低、旋转性质、击球点的位置作相应的调整。拉下旋球引拍方向必须向后下方引,引拍幅度稍大,拉完球重心还原后要及时准备打(拉)上旋球,这时球拍则应多向后引,引拍幅度也要稍小,因为上旋来球一般速度较快,引拍幅度过大往往来不及有效回击,造成球出界。因此打球时要尽量克服不良的习惯性引拍意识。

4、拍形:

   拉下旋球一般击球的中部或中下部,那么拍面角度不宜过于前倾,拉完球重心还原后要及时准备打(拉)上旋球,这时球拍要根据回球的上旋程度及时调整前倾的角度,击打来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5、挥拍:

   挥拍是由手臂来完成的。多数初学者通常过于强调手臂击球的动作,而忽视了腿部的动作。乒乓球运动的精髓是手脚并用,所以手臂的挥拍要与两腿蹬伸结合起来,其发力方向要保持一致,才能打出高质量的球。拉下旋球时为了避免下网,挥拍稍向上,拉完球重心还原后要及时准备打(拉)上旋球,这时挥拍要稍向前,来球越转越要向前,避免回球出界。

6、速率:

   速率体现了技术动作完成的时间。由“对搓下旋球中突击(抢拉)后转入上旋相持”,在动作速率、战术意识上表现出打上旋球要比打下旋球更快、更狠!尤其是意识上要有清晰的转换概念和强烈的进攻欲望,这样技术之间的转换、衔接才能连贯、流畅进攻则无坚不摧。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