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乒乓球业余爱好者应当注意提高球品

已有 704 次阅读    2015-02-08 21:09   标签乒乓球  爱好者 
这个命题似乎有些对人不敬,业余爱好者打球玩的是乐趣,目标是健身,开心了,健康了也就达到目的了,何谈球品?
    但是在大多数的球馆里,大量的业余爱好者在打球时不懂得如何才是乒乓球运动,以为拿起球拍,走到桌前,胡乱打上几板就是乒乓球运动。不少人一起打球,以戏虐对方为乐趣,以欢悦自己为目标,训练不像训练,比赛不像比赛,口中相互嘲笑,下手专拣对方接不到的地方打,每球只想到一板打死,毫不珍惜对手感觉,虽说也在球馆里乐得开心,就是不见球技的提高。捡球时间多于打球时间。尤其是球馆里60岁以上的老人不断增加,许多老人还满足于这种戏虐式打法,又斗嘴,又斗球,球被打得满场乱飞,老人们弯腰困难还得到处捡球。这种打球方式实属下品,短时间是双方相互寻开心,时间长了彼此产生积怨。谁爱长期陪这种人打球呀。
    高手打球一方面是寻求乒乓的快乐,追求多球训练的酣畅,倾听乒乓球击打声的悦耳,争取赢球的快感等。另一方面是观赏。看球也是一种心境,尤其是看见球场上有人发挥出精彩球技的时候,情不自禁地为双方叫好。有时看见双方为一个好球相互致意的时候更感到乒乓球运动的高雅和优美。这种高手应当说达到了上品,既爱竞技,又喜观赏,还能学到良好的球场礼节。
    我认识一位曾经的云南乒乓球队运动员,他后来当了体校教练,他不主张他的学生和低球品的人打球,他认为球场上的坏毛病是会传染的,尤其孩子学得最快。体校出来的孩子基本功扎实主要靠教练的严格要求和经常性的定点多球训练取得的,定点多球训练要求两人相互配合,谁也不能随便变线,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回合练习中提高手感,实现动作定型。低球品的人不会考虑对手的感受,一味满台乱打,结果弄得比赛不像比赛,训练不像训练,影响乒乓球运动的形象。如同台球进中国一样,没进中国之前是绅士运动,打台球的人衣冠整洁,举止文雅,球馆里是安静的。引进中国后,喝着啤酒,穿着拖鞋、光着膀子,骂着大街,然后打着台球的人比比皆是,中国业余爱好者的形象影响着中国台球运动的形象。所以球品好坏成为球馆里球友评价对手的基本标准。因此业余爱好者要想玩得开心,打得舒服,形象美好就必须有意识地提高一些品位,不一定球打得多好,但是球品一定不能太差。
    其实提高球品并不难,一是转变心态,决不能以戏虐对手为打球的出发点,只要没有开球比赛,就必须坚持把球送到对手的需要点。比方说对手想练对攻,双方就自觉选择对角线,前几板轻一些,随着技术的熟练越打越快,越打越重,但决不主动变线,并且努力争取比对手多一板落台。高手们练球很少约定,只要一站位就知道对方要打什么,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二是转变玩法,双方坚持以提高专项技术为主,争取每天都有进步。比方说双方可以约定提高发球技术,每人发10个球一轮换,一人练发球,另一人就练接发球,可以不断衔接搓攻或弧旋球等。
    但是双方只要一开球,不管对手多大官,多大岁数,都要坚持势在必得,更快、更高、更强的原则,能赢的球绝不输,能救的球绝不放弃,赢要赢得公平,输要输的顽强,不打随手球,绝不在比赛中开玩笑。
    我认为业余爱好者这个名称只能是职业的认定,不应当成为低品位的代名词。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