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自己打乒乓球的历程

已有 388 次阅读    2020-04-28 10:13

  这里主要回顾一下自己几十年打乒乓球的经历。乒乓球从打到不打又再打,底板的样式上从直板到横板再回直板,胶皮的正手从反胶—>正胶—>—>生胶—>反胶—>长—>反胶,反手亦是反胶—>长胶—>反胶—>正胶—>生胶—>反胶,各种配置来回用,不管是打球还是底板与胶皮,那么多年来都是不停循环往复的转换,直到现在也未真正安定下来,我想也不可能定下来了,不然打球还有什么意义?呵呵~

我恍惚记得大概是1967年吧(那时年纪小),中国队拿到乒乓球世锦赛男女单打冠军回国后,在广州体育馆(现已经被炸毁,原来在解放路中国大酒店对面)进行的汇报表演赛,男队是庄则栋对郗恩庭,女队好像是林慧清对郑敏之,其他还有什么表演现在记不得了,看完回到家后,即刻栋起床板上手开打,没想到上手就学会了扣球了,真是兴奋,这应该就是榜样的力量吧。正式上小学读书在红锋小学(寺贝通津小学)上的学,校内就两张石头台,那时打球的装备也非常简陋,大多数都是打光板,课间休息都是抢台排队开打的。打球的人多,每一张台上一般都是十几人打,规则就是,站台先的两个人以定岗锤决定开球权,总计三分决胜负,每分轮换发球制,输的自然去最后一位排队,等下一轮的机会,新上台的先发球,第一个球输的直接下台,赢了可以再打,也总计三分决胜负。为了多占台,必须提高球技,另外就是更换装备,我记得很清楚的,花了9毛钱,买了张有海绵的盾牌直板,这样马上就比光板厉害了,但也没得意多久,就被大家一致罢免,没法了,跟光板打只能用光板,不然就出球共用,那时最便宜的是象牌的球,8分钱一个,盾牌的球是1毛钱,红双喜是1毛6分。买个盾牌的球要做很大的牺牲,一个星期都没雪条吃了,红双喜的球就没想过买,当时商店里不花钱买都不能摸一下的,不然白粉摸没了,卖不出去,每次经过东山3路车总站隔壁的体育用品商店,都到里面看看,过过眼瘾解解馋,想想还挺可怜的。星期天叫同学到家里来打床板,就豪气点了,都用盾牌的球,此外都像宝贝那样收起来不能外露,不然是一定要拿出来大家打的,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3年级。由于后来经常搬家,小时的同学大名叫什么都不记得了,只知道一个外号叫“大眼仔”的同学,可惜那个时候的同学都已经不知哪里能联系到了,现在时不时会去越秀区文化馆打球,还会走以前上学的那段路,都是些老洋楼,景色不错,每次心情都有异样的感觉。

1971年底老爷子到山县支左,举家搬迁到湖南沅陵县,在一个山沟沟里。我在离开广州的时候,再三的要求买张球拍,记得花费1.8元吧,买了张盾牌,板后面是涂光漆,并有标尺的那种,本来要正胶的,缺货就买成了反胶。那年头乒乓球是最热门的运动,没有之一,出现的世界冠军也多,连中美外交的往来,都以乒乓球为纽带,后来还被广泛称之为“乒乓外交”,所以那怕到了山沟沟里,打乒乓球的人也很多,水平高的也不少。在那里躺在床上见窗外都是山,也没有今天这么多的娱乐活动,能打一副扑克升级的人都不多,下象棋经常一副就有十个八个在下,棋盘摆路灯下,撅着屁股拱卒子大有人在。这种的工厂今天已见报道过了,是在山洞里机密的工厂,机床、飞机、大炮什么的都是藏在山洞里的地方,说可以防止原子弹的袭击,是个没汽车都难走出不去的地方。我们在厂子弟学校上学,是要翻过一座小山坡的,走路得半个多小时,在读书还没用的年代,又是在那样的环境,打乒乓球成了我唯一的乐趣。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还有较专业的乒乓球教练指导打球,在学校每天可进行两个多小时的训练,基本功和球技就是在那段时间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真是快乐的时光。记得是1973年的暑假吧,我和另外同两个同学跟着厂球队的大人们到县城去,看他们打比赛,当时比赛场面很是热闹,参赛人数应该过百,观众观战少说也好几百人,比赛两天,厂队很厉害,最后拿到全县的团体和个人冠军,等比赛结束后,大人们还跟组委会要求,晚间安排我们几个小孩跟同龄的高手打打比赛,记得当时我是跟县里的小学冠军打,只打了两局,比分是一比一,可能是要赶路回厂里,就没打下去,挺遗憾的,心里想着要是我赢了,那就成了全县的冠军啦,想想多美的好事啊。美好的时光没过多久就结束了,好像暑假还没结束,又随老爷子搬家了,随后就去了广西鹿寨,那里有个57干校,老爷子说去那接受劳动改造。呵呵~

在57干校那部队的大环境下,打乒乓球的人挺多了,高手不少,每天可以有板有眼的练习打球,都是跟着兵哥哥们一起练球和比赛,水平随着年纪增长提高不少。在一次练球中,不小心把拍子后面磕掉了一大块,胶皮也不行了,那时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可以随意自己贴胶皮的,只好央求老爷子买张好球拍,托人到柳州花天价的7.6元,买张红双喜的反胶成品拍,后面刷黑漆的,每天都美滋滋的,放学回家后就找人打球,反正那时也没什么作业。74年年中,大人们要去柳州参加什么地区比赛,之前还请来教练,集中训练1个多月,我也随分子混在里面,跑去一起学习,没练两下,就被那个教练发现我是用反胶打球,然后告诉我打反胶不行,想出成绩要改正胶,那时国内进攻型的顶角高手,都是用正胶的,我没办法了,再次找理由游说老爹,结果又花了8.9元天价,买了张正胶的红双喜,当时拥有这样的拍子,无疑有绝对炫耀的资本,恨不得睡觉都要抱着,发梦都能笑醒的那种,那之后练球更加勤奋,有干劲,时不时对上大人,还能偷赢上一两局。到柳州比赛时,我也是随队观摩学习,在比赛后的第二天晚上,熟人约了下当时柳州地区小学比赛的第二名,打了一场友谊赛,我上场比赛紧张很了,不堪一击,比分一下就到了11:20,这时想着反正是个输,管它的,什么来球都转正手强攻,没想到效果很好,命中率也高,对方估计也慌神了,直接被我追到19:20,我也开始脑袋发热了,太想赢球了,什么来球都想侧身攻,被对手发球偷袭了个正手大角长快球,结果19:21输了,比赛是输了收获更大,被当时在场的一位教练看中,说我球风比较顽强,可以直接进集训队练球,当时集训队的总教练可是鼎鼎大名的梁戈亮啊,问我是否愿意来,见我无法决定,还留下联系地址,回家就跟老爷子说,自己很希望能留下来打球,没想到老爷子说两个月后又要搬家了,要举家搬去了桂林,不希望我留下来,就这样唯一一次进专业训练的美梦终成了泡影。

1974年到了桂林后,还是有很多对手的,每天都可以练球打球,不过后来打球的兵哥们都复员啦,新来的也没高手了,同学间也没打球的高手,一年多之后,基本就跟乒乓球绝缘了,每天换成在篮球或足球场上挥汗如雨,家中的两张双喜宝宝就成了多余的物件,不知放在哪个堆垃圾的角落里,后来去大连、长沙、南京等地学习及洛阳、桂林等地工作,都没带上它们,再后来又搬过几次家,88年再回到广州定居工作后,宝宝被彻底扫地出门没了踪影,现在想想真的是后悔的要命,多么值得留念的宝贝拍子啊,不是一般的东东啊,那是记载自己打乒乓球的历史,也可以说承载着儿时的梦想。一晃就过去了二十多年,就基本没有再打乒乓球啦,现在想想大概原因有三吧,一是打乒乓球需要场地和水平相当的对手;二是结识的同学朋友多是打篮球和踢足球的,除了在场上的激烈对抗,还有大汗淋漓后场下的胡吃海喝;三是本身好玩大运动量。30岁前平时一般6点早起,最少跑上5km,星期日不是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一定会跑上万米的,跑回来后,9点至11点还跟一帮兄弟去踢球,午饭后1点半至3点又被另一帮拉去打篮球,4点到5点再打排球等饭堂开饭。自认为巅峰时期的各项田径运动的成绩还是不错的,除了100m跑13.2s的成绩垃圾外,其他感觉还行,200m25.4秒,400m57秒,800m2分19秒,1500m4分54秒,10000m48分5秒,跳高(跨越式)1.55m,跳远5.2m,标枪40m,手榴弹52m,铅球(7.26kg)10.6m。最终总结主要还是环境造成乒乓球失宠,也没有自主想去改变,例如到外面球馆接触高手打打球及打打比赛什么的。

随着年龄慢慢的大了,工作相对稳定了,体能与身体条件已经不适合有身体对抗且容易造成伤害的激烈运动。由于业务来往,在不经意间,认识不少爱好打乒乓球的发烧友,就这样又慢慢回到打乒乓球的行列。记得好像是2001年吧,那时拍子也没讲究,横板流行,买了张双鱼39元的成品拍,平时跟个别同事在石台上打几下,出差有空时去跟发烧友打几下,基本功不错的样子还在,但拍子太低档了,被人鄙视,于是狠心花了480元买了张银河的底板,正手贴729,反手贴729-2,哪怕一年才打几次球,起码不被人看衰,可是没打几天还是被人批胶皮太次,于是正手换成狂3反手JO,这样的配置收藏了好几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年算下来也打10几次球而已。之后的好几年都在挣扎是否换回直板,横板反手击球始终没法找到感觉,更换直拍后横打也没起色,后来还是花了200元买了张拍里奥的底板,正手AK47反手C8000。期间来回横直倒着用,不过打球的状况没改变,打球少,球友范围小,没有跟外边什么比赛交流的。不记得是2000零几年,街道办单位团体赛,见到赤脚大仙大板雄徐伟雄打比赛,没想到乒乓球还能那样打,倒板、长胶、超远台发球、光脚、长裤卷腿和油光瓦亮纹丝不动的头发,独树一帜的风格,太有特点啦。之后新上来的单位领导喜欢上乒乓球,打球的环境有大变化,腾出两间办公室,铺上地胶,两张双鱼405的球台,还装上空调,打球的机会多了不少,不过打球的人少,去打球的时候还是不多。

2007年5月份左右吧,听说家附近有个澳力球馆,抱着去看看的想法,发现有许多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球友,之后就经常去那边打球,还在那里结识了不少朋友,有空也叫他们到单位球室里打球,就这样开始了新一轮的乒乓人生。球馆时不时都会举办一些比赛,从而接触到市里的一些乒乓球高手,如林明河、张国智、温方庭、郭一凯,王秋伊等等,2010年球馆办比赛,正值全运会在广州开,有球友还拉上央视5李武军过来打比赛,我正好当那个小组比赛的裁判,李武军反面是长胶,发球太有特点了,水平相当不错,小组赛打完5场全胜,有时提前走了,我学会了一种很隐蔽发上旋球的方法,就是从他那里偷师而得。之后又跟朋友去了乒超俱乐部打周赛,每周都去打打,在那里认识了朱局(朱永贤)及知道了著名的羊城8怪有谁,见识了各种球路,还有各类装备。自己年纪上涨,以前的步伐已经没有,反应也差,意识和球技更差,为了不至于被别人拉下太多,以至于走上器宗的“歧途”,没有球技上的交流,起码还有器材上沟通,至此也就走上一条不归路。

讲换底板和胶皮。到球馆打球后,长见识,立马为此狠心花了680元买了张亚萨卡SC软碳,正手天极二反手JO,像马琳学习,赶潮流嘛,拉球横打感觉不错,不过感觉推挡无力,强忍了没多久,见多人用斯帝卡CL-CR,自己也跟上,推挡接不了强弧旋,正手就换成tsp的正胶反手JO,后来又换成红黑碳王7.6,之后流行普碳,总之紧跟潮流,以至于直今自己买过的底板,真有点数不过来。斯帝卡(CL、CL-CR、CE、红黑7.6、纳米水晶、钛5.4、OC、AC、极强碳、极强纯木、145)、蝴蝶(普碳、VIS、斯拉格、大力神、微光子、陈静、张A、波A、波尔ZLC、单桧CYPRESS V-MAXCYPRESS G-MAXAMULTART库帕尔、sk7、科贝尔、瑞尔、超级张本)、达克的3C和极强碳、亚萨卡(SC软碳、17层、YE、YE-3D、YCA)、多尼克(奥恰、瓦碳、黑色力量)、尼塔库(小提琴、木吉他)、超严选(单桧10mm)、艾弗特的有(黑色幽灵、黑色幽灵双面异质)、红双喜(狂飙王、狂飙皓、狂飙皓2、狂飙皓3、天极13、656、656-1、n656、n656-1、655、301、n301、老顺丰、龙5)、TSP(swat、21653)、挺拔(探索C7、萨姆阿尔法、黑萨)、岸度炭烧OFF-、三维的苏式纯木和碳素、729的Z1、银河的有(T10、T11、W6、D505、D607、980)及锐科特、华瑞特、世奥德、郗恩庭、神龙木、阿瓦拉、大师等等品牌的底板也10张有多,像cl-cr、红黑7.6、普碳这样的都重复买过2~3次,总计应该买超过100张的底板吧,现在家里还放着20几张底板。胶皮就数不过来了,感觉所有的正胶都应该买过,生胶也应该在半数以上,合规的长胶也基本没拉下,反胶也没少折腾,什么流行来什么,道听途说好的,都要买来过一下手。由于换的多,对各种器材熟悉,慢慢地都可以根据对方的喜好和打法,捉摸出相应的配置,供别人参考,试打效果基本不出其左右。

讲有关打法。通过上面买过装备也能估计出来,什么都打,经常一晚上或是一局球,对手没意见都在使用正反、反反、长反,除了学不会直板倒板打法,什么四面攻的,都一一尝试,所以球技属于娱乐尝试类或叫万金油没定型类。由于什么都打,为了适应各类器材,所以比较关注的点是衔接,还原的姿态就变得尤为重要,以至于以前写过很多类似的体会,有时连自己都无所适从了。

讲看球的解说水平,我给自己的定义是,应该比央视杨解说要好,牛皮先吹到这吧,别喷哈。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 大慧 2020-05-04 17:08
    呵呵,几十年,真的是热爱乒乓,器材发烧友啊
  • JOE 2020-05-05 18:31
    真后悔18年没找你打球,如今不好找机会了
  • 广州阿宝 2020-05-06 07:13
    JOE: 真后悔18年没找你打球,如今不好找机会了>
    人生还有很多机会的。呵呵~
  • 广州阿宝 2020-05-06 07:18
    大慧: 呵呵,几十年,真的是热爱乒乓,器材发烧友啊>
    有人花钱喜欢炮妞、收藏古董、各种养身、照相器材、周游世界,咱就最多体现下器材,比较起来省多啦。呵呵~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