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我看2013年第7期乒乓杂志(《乒乓》杂志)

已有 529 次阅读    2013-07-26 08:27   标签乒乓杂志  《乒乓》杂志 
  时下,电子阅读成为一种潮流。但包括笔者在内,不少人还是喜欢纸质阅读。纸质阅读,和用手机、平板、PC阅读的方式比较,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这点喜欢纸质阅读的朋友想必也深有体会,在笔者看来,电子阅读,多是一种碎片化阅读,无法系统,虽然可以随时随地,轻便,但也缺乏深度和厚重。炎炎夏日,酣畅淋漓地打完球,一杯清茶,手捧《乒乓》杂志,细细阅读,比那种拿着手机,或公交,或等候中匆匆浏览的感觉好很多。
 
  一本杂志,就是一个智者,感受智者字里行间的智慧,是一种享受和升华。而通过一本杂志或一本书,获取经验和心得,提升自己,是各种学习途径和手段中最廉价的方式。2013年第7期《乒乓》杂志涨价了,但包括笔者在内,周边长期阅读《乒乓》杂志的球友,并没有感到意外,因为,每个月从杂志上收获的对自己技术的提升、对器材的深度了解,其价值远远超越人民币20元。
 
  那个周末的上午,天略有些闷,突然有一个陌生的电话响起,接起来,是一位快递师傅的声音,我知道是期盼已久的新一期《乒乓》杂志到了,因为周末,公司没人,送快递的师傅无法投递,所以电话联系我。我和师傅约定好取快递的地点,骑车立马从家出发,经过20分钟赶到快递师傅经过的地方,签收,然后迫不及待打开快递包装,是一本厚厚的《乒乓》杂志,与往起相比,拿在手里略有些沉。
 
  不必说印刷的精美,也不必说那淡淡油墨气息,单就纸张的精致,就让人有一种“开卷有益”的感觉。匆匆翻了下目录,发现内容很接“地气”,不敢耽搁,立即找一僻静处,细细研读起来。
 
  于树下,办公室,于书房,于藤椅,于床上,第7期《乒乓》杂志让我翻阅了两遍,第一遍,先是浅尝即止,第二遍,细细咀嚼。既然评刊,那我也略说一二:
 
  第一,杂志的内容沿袭了以往详实、实用、精彩的特点。《新材料球遭遇“专利门”》、小李飞刀的《玩球有道:两板球套路最可靠》、《火焰山纤维》、《换支纤维拍》、《山寨为王》、《10分钟学会发下旋》,这几篇文章,我都是反复看了3遍以上,感觉收获颇丰。
 
  第二,印刷精美,纸张精致,色彩艳丽,杂志易于保存,也便于传阅过程中保持整洁。这点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笔者就不细展开说了。
 
      第三,说说不足之处:1.个别地方还是有些小错误,如第55页引号的方向,第137页“的地得”的一处误用……等等;2.广告有点杂、乱,建议合理调整广告的插放页位置;3.关于字体,一本杂志翻阅下来,发现多是宋体或黑体字,其实,正文文字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楷体等其他字体,例如第77页,《进攻前的蓄势》标题下方,可以调整行距、字体,这样读者阅读起来,就会感到一种愉悦和舒适;4.说说封面,这期封面使用了一国手的照片,个人觉得,首先,可以把照片缩小一些,至少不要遮挡住“乒乓”二字。其次,封面没有突出本期杂志进行了“升级”。再次,精彩文章的索引,还不够吸引不同层面的读者。最后,乍看杂志,好像这期主要内容是介绍某国手。个人感觉,乒乓杂志的封面,在设计上要把握简约朴实而不失华丽、要点突出而不失厚重、个性突出而又能兼顾大众这样几个原则。
 
  以上不足之处,可能着墨略多了一些,但不管怎么说,《乒乓》杂志还是应以内容为王,贴近大众,这点《乒乓》杂志在国内同类杂志中做到了。“亲近善友,如雾路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乒乓》杂志就是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也让我在追寻乒乓梦的道路上不断获取正能量。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