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乒联改革的重要人物沙拉拉

已有 559 次阅读    2013-01-28 22:24   标签    加拿大人  出生日期  沙拉拉 
阿拉姆-沙拉拉,加拿大人,XXXX年出生于埃及开罗——没找着出生日期,不过目测现在应该也有六十以上,那就是一九五几年出生的。不过这些并不重要,不出意外他老人家这一时半会儿是不会歇菜的,所以年龄问题就不扯了。

沙拉拉10岁开始打球(真尼玛晚),19岁进入国家队——不好意思,加拿大国家队,打法不详,不出意外应该是横拍双反,25岁担任加拿大国家队教练。纵观其前面经历,其在乒乓球界最大的成就就是指导一家俱乐部获得加拿大全国冠军,这成绩……你懂的。所以无论是做运动员还是做教练,沙拉拉都是一个无名小卒。后来为何能继世界冠军狄村、徐寅生后担任乒联主席,我不清楚,但是想来是两个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国际乒联有这么一股呼声,要让“屌丝”发挥重大作用。以前人家的思维很简单,世界冠军当然最有发言权,所以理所当然应该承担国际乒联和促进乒乓球发展的重任。但地球人都知道,这世界上低级专业水平及其以下的乒乓球爱好者绝对比以上的多,随着公民意识的崛起,他们需要喊出自己的声音。沙拉拉作为一乒乓球弱国的弱水平选手兼教练,自然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估计沙拉拉是四只手赞成徐寅生的大球改革,所以领导当然要提拔——这并没有什么可耻的地方。

1999年,沙拉拉走马上任,次年,吉隆坡世乒赛展开——前面说了,国际乒联开会就在比赛期间,大会显然也是在大会期间。沙拉拉99年才上任,00年吉隆坡国际乒联便通过决议,在悉尼奥运会后改大球。

效率啊!高素质人才!

可以想见,沙拉拉在这方面确实具有天赋。反正在平时的新闻视频中我看到他,印象就是一种既有活力的大叔形象。不可否认,没有徐寅生的努力,沙拉拉绝不可能这么快做到改大球。但恕我直言,以我所知的徐寅生,可能让他再多在位10年,大球也未必能推行。首先徐主席的性格就是这样,比较谦和,当年在中国那样的让球体制下成长出来的,思维面面俱到,行事也处处谨慎:这种人可能擅于谋划而不长于果断。至于沙拉拉,年富力强,所以做起事来都是雷厉风行,先斩后奏的那种。

再形象点说,大概就是:

徐寅生这种人说可以做的,一定可以做;说不可以做的,努力一下,反倒真可以做;
沙拉拉这种人则是,他说可以做的,那真得三思,可能有问题;要是这种人都说不可以做的,那肯定是不能做。

后来一系列的改革就证明了一点:沙拉拉做了很多有问题的事情。这些我们后面再说。

有关沙拉拉这位怪蜀黍的事情我们暂告一段落,各国运动员教练员们也只能先耐心等待着表决出来。因为在他们心头,还有另一件事情很重要,那就是轰轰烈烈的第四十五届世乒赛团体赛。

2000年4月,被单项赛撂下的团体赛终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关于为什么会在这里,不清楚,是马来西亚人由羽毛球而喜欢上乒乓球呢还是大维等商家赞助的时候没钱了所以改在这个国家(欧洲场地贵些吧?),我也不清楚,不过也不重要。

大赛还没开始,世界各媒体都发表预测,认为冠军非中国队莫属。女子方面不用说,男子上,以埃因霍恩世乒赛的情况来看,中国男人们夺冠的可能性确实是最大的。韩国队方面,我们本帖第一位奥运单打冠军刘南奎终于在99年年底退役(31岁,不小了),韩国像样的世界级选手就只有金泽洙了。欧洲方面,如果世界杯的四位先生加上老瓦组个队确实很牛逼(萨姆索诺夫、施拉格、普利莫拉茨、佩尔森、瓦尔德内尔),当然,那是不可能的。

唯一有的一拼的还是瑞典队,问题是瑞典人已经老化得相当严重,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已34岁,卡尔松都已31岁,剩下几个酱油哥倒是不算老,不过——大家都懂的。

比赛结果将再次证明:一切皆有可能。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