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吸短的技術動作分析

已有 2579 次阅读    2016-12-06 22:29   标签center  style 

吸短的技術動作分析

 

其實這些球很多職業運動員都可以做出來,但是老瓦不一樣在,這種比較緊張的比賽中還敢用,這種心態很難得;再有就是老瓦身體看起來一點不緊張,閒庭信步似乎總知道下一個球的落點,然後淡定的移動到那個位置上感覺在“玩弄”對手一樣

老瓦吸短是一絕,經常和反手彈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用,彈一板再吸一板;吸短這個技術挺難,不過經常還能夠看到老瓦吸得過短的,很少見到吸高的,手感確實很好。

所謂的吸短技術,實際上就是一種類似於減力推擋的濃縮精華版本升級的技術;這也就是說,在推擋技術動作的基礎上,當觸球時拍子不是向前推,而是減力往後撤。

技術要求:重心要提起來,後腳跟稍離地,含胸收腹;在減力時,並不是整個拍子向後撤,而是拍子在端平時下半部向後撤,上半部順式前移;直握拍手的大母指要鬆開拍子,主要是食指和虎口控制住拍型的角度;要做好減力,手臂及指在擊球前一定要放鬆,這是關鍵所在;我們常說的貼一板,這一技術是與吸接有一點接近,但也略有不同,這些技術都需要在實踐中去慢慢去領悟吧。

http://media.happypingpang.com/play/11457600005874.html

真正的吸短技術應該是在球觸碰到膠皮的一瞬間,收回底板,只用膠皮的力觸球,這樣反彈借力就很輕薄,就會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吸短

屬性:戰略性。

條件:近臺,高於網子。

發力:不發力。

效果:有效利用對方離臺比較,跑動不及時。

吸短一般適用於放高球,吸短時務必手疾眼快和手感極佳,因為球在彈起初期速度很快;通常在吸短時,利用球徑直向上彈起的特點,預先把拍子擺好,自等球撞牌即可。

這個技術對手感要求略高啊……而且我覺得用的好的基本上都是反手顆粒打法的,福原愛用的就很多最近在球館與球友打球,對吸短減力貼,有了一些更直接的深入瞭解;他在防守時多是採用了吸短減力貼的技術手法,一開始我真的還難適應。

吸短與減力的手法,直接改變了節奏與球性;解決好對付吸短減力的防守最好最正確的方法是一定要注意對方擊球動作,相信自己的判斷後,一定要迎前,重心一定要撲上去,否則等在原地或者按習慣等接,一定會造成夠著擊球,失誤會非常多。

吸短與減力貼球這對手感的運用以及拍型的掌握,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在琢磨如何對付吸短外,也開始在想,自己如何在這方面加強理論與實際上的運用。

所謂吸短,從字面上就能理解是使回去的球很短的一種手法,但並不是說所有回短球就是吸短,比如對方已經擺短,你再回擺,那這當然不能叫吸短;人家發力拉一板你回過去的球卻能夠輕輕地,且很近網,那才叫吸短吸短這兩個字的重點在於這個字上,也就是整個技術的技巧所在;用平時的話講其實就是緩衝,卸力。

如果你會打籃球,或者喜歡看籃球,那你就會知道,別人用很大的力氣傳球給你,你只要把手在接球的時候往後帶,就很輕易地把力道化解掉了,那就是卸力,這個比喻是很形象的。

如果用數量化去解釋的話,可以這樣看:對方攻球,球以100米/秒的速度過來(只是假設數值),就在球快到你面前的時候你的執拍手以90米/秒的速度後退(球拍後退的軌跡要在來球的必經之路上,以便於不會接空來球)。那球肯定會追上球拍,但是它撞上球拍的時候就不是100米/秒了,而100-90=10米/秒。

球以10米/秒的速度撞上你的拍子那力量顯然不大,那回彈過去就很輕了,而不像平時球過來你拍子固定在原地接,球撞上你拍子時的速度還是100米/秒,那彈回去的力道肯定很大,想短都不可能。

以上只是一種理論,真正練習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幾點:

1,你必須從對方的架式中判斷他這個球打過來速度,力量可能多大;你球拍向後卸力需要用什麼速度,總不能看到球過來就瘋狂地快速後撤。

如果你球拍後撤的速度比來球速度還快,豈不是連球都碰不到?或者後撤的速度跟來球很接近,那接到球也會由於回球的力量太輕而不過網(這個很容易出現)!需要在反復練習中找到一種感覺

2,對方來球不一定是攻球,可以拉弧圈,那就會有一個上旋的問題,你向後撤拍不能卸掉旋轉,所以還要掌握拍型,在向後撤時還要注意壓拍,抵消上旋!

3,對後撤時機的把握,太早後撤拍子,球得一會才追上你的拍,你的拍已經離臺邊有一段距離,這時要想短到二跳不出臺,已經沒有合理的弧線了,所以要在球即將碰到你拍的時候瞬間後撤,球拍越靠近臺邊越好,那就說明離網也近,走的第一路線短,為第二路線更短做保障!

以橫拍為例,首先你得從來球弧線判斷球落臺後的上升弧線然後在球上升期晚期到高點期之間迎著球牌子向後移,感覺球拍接觸球但不碰撞最大限度的減緩前衝力,重心提起前壓來控制回球力度。

關於長膠“吸短”技術

打乒乓球制勝方法很多:
  速度、力量、旋轉、落點、節奏和弧線長膠的“吸短”重在控制落點和節奏長膠“吸短”技術,就是把來球的力量卸掉,使回球近網,把長球變成短球,身體重心升高,球拍迎前,在來球的上升期擊球,撞擊球的瞬間,手臂和手腕稍後收,球拍後收,緩衝球撞拍的力量,產生一種吸球的感覺。
  “吸短”強調緩衝和卸力,同時要注意利用來球的旋轉,調整板形,控制回球的落點由於長膠的特殊之處,它與反膠的“減力擋”又有不同之處:注意板形通常不象反膠那樣前傾,而是稍微的垂直一些,以防球不過網由於長膠膠粒本身比反膠軟,具備卸力的“天賦”,因此球拍後收時幅度不必很大,注意體會底板傳到手上的感覺。

我(橫板,正手反膠,反手長膠)通常在三種情況下使用“吸短”:
  一是,對手善於拉攻的技術,發出長球到我的反手位,等待回球出臺,然後搶拉或搶沖長膠對付反手位長球,當然有很多辦法,如彈、擋、削、拉和撇等,如果把“吸短”與之巧妙的配合使用,收效會更大,吸一板,回球是近網短球,再加上落點控制,正手短、中路短或是反手短,對方很難上手,打亂對手的戰術意圖。

二是,把球送到對方大角度急長球,對方跨步拉出弧圈球(加轉或前沖),這時,用長膠的“吸短”,把回球控制在對方反手位小三角如果對方拉出的弧圈球上旋強烈,則吸過去的短球帶有強烈的下旋如果來球帶有側旋(如逆旋),則回球也帶有側旋(逆旋)。

三是,對方中遠臺攻球,這時“吸短”時球板要在胸部高度,盡可能靠近身體,增加手上感覺的準確性。球由長變短,把對手從中遠臺調動到近臺,常常撲救不及仍然建議初學者使用多球訓練另外,在實戰競賽中,“吸短”屬於控制技術,應該多與長膠的其他技術配合使用,事半功倍。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