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乒乓绝招,绝对实用(转载)

已有 746 次阅读  已被 5 位用户收藏  2015-06-11 09:57
1:身法。一般乒乓技术的书中,把技术分为手法和步法,其实每一个动作都是整个身体去完成的,当然,这里手法和步法是身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决不是全部,现代乒乓技术除手法之外特别重视腰腿胯的作用,其实,还有一个是身体重心的动作,它一定要和其他部(如手法)的动作具有一致性,而不能是“反力”或“拖累”。北京体育大学的苏丕仁教授也特别强调这一点。身体是可以分为很多“部件的,一个“合成”动作的完成,是由每个“部件”的分动作“集成”而成,在练习时我们要明了每个部件的动作,定型后就是条件反射了。这里特别强调身体重心,比如一个动作是从低到高,那么我们要有意去控制身体重心也要由低到高。还有就是腰腿胯这些部件的动作,我们也必须掌握他们在不同类型动作中的要领。总之,要用身体去打球,不要只用部件去打球。


2:打摩。现代乒乓技术拉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其实每一个进攻动作都是由撞击和摩擦组成的,攻球时,撞击的比例大,摩擦的比例小;拉球时,摩擦的比例大,而撞击的比例小。除此之外,两者的动作要领没有什么差别。没有单纯的打,也没有什么单纯的拉。一定是打摩的组合。不论是攻球还是拉球,都要先撞击,而后摩擦。在实际练习时,摩擦的感觉更难掌握,我们要多注意体会。新手练习时,也决不能告诉他应该先练打而后练摩擦,一定让他一开始就有这个打摩的意识,每一板攻球也要有摩擦,只不过比例小而已。


3:弧线。弧线对于乒乓球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意识和能力。摩擦才能产生弧线,摩擦越强,弧线的曲率越大,弧线才能保证球能过网,大力拉球时弧线才能保证球过网后能上台,强烈旋转的弧旋球,过网后会往下掉的,只要摩擦足够,我们就不要担心球会出台。拉球时,撞击后,要迅速改摩擦。上旋球飞行时,球的底部是顺风的,而顶部是逆风的,这就导致了球底部空气流动快,而顶部空气流动慢,根据流体力学的定律,这就导致球顶部压力大于底部压力,所以,球就会往下“栽”。在拉球时,除了手上要注意打摩,特别要注意摩擦,更重要的是要用身体重心去制造撞击,要用身体重心去制造摩擦。这样可大大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命中率。


4:用心打球。一次我在一个俱乐部打球,看到前国家队教练马金豹在教一个小朋友,我上去和马教练说:这个小朋友天赋很好,只是不太刻苦,要是他特别喜欢乒乓球,在加上他的天赋,就行了。马教练说:那也不行。我问:为什么?马教练说:他要想出成绩,就必须特别特别 特别 特别 特别 特别喜欢乒乓球才行,他必须因为乒乓球而发疯才行。他一连用了6个“特别”。爱恩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的,我们要想打好乒乓球,就必须非常热爱她,从心里喜欢她,对她非常有兴趣,一有时间就要琢磨她。把对乒乓的热爱变成行动,我们才可能提高。如果只是一般的玩玩,那球技也只能是一般了。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乒乓球也是这个道理。什么事情不是这个道理呢?庄则栋为了看一场乒乓球的技术电影,可以给看门老头下跪又是为什么呢?


5:协调。在完成一个动作过程中,肌肉是起很大作用的。肌肉的活动可大体分为两种:伸展或叫放松;收缩或叫紧张。一个动作的完成是由一部分肌肉收缩而另一部分肌肉伸展实现的,收缩的肌肉群叫协同肌肉群,伸展的肌肉群叫对抗肌肉群。比如在正手攻球时,要收小臂,大臂上的弘二头肌收缩才能使小臂收缩,而背扩肌必须伸展。在这个动作中,弘二头肌就是协同肌肉,背扩肌就是对抗肌肉。有的人在拉球时,背部拉伤,就是背扩肌没有及时放松造成的。我们要清楚一个动作的协同肌肉和对抗肌肉,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协同肌肉群要收缩,对抗肌肉群要伸展,这就是体育运动学定义的协调。在打球时,要主动用这个理论去指导我们自己的实践。


6:盯球。苏丕仁教授说:乒乓球意识是比技术更为重要的东西。盯球是乒乓球意识里很重要的部分,我们在打球时要始终盯住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及时准确的判断。盯球是步法到位与合理回球的重要基础,是战争中的侦察兵和情报系统,我们必须建立这个意识,在平常练习和比赛时,我们要努力做到始终盯球,逐渐把盯球变成习惯,进而变为下意识,要从初学打球时就要注意盯球意识的培养。有的人打球认人不认球,跟熟悉的人打球往往成绩还可以,一遇到生人就不行了。盯球是让我们最终做到“认球不认人”的重要基础。


7:合力。发力是乒乓球运动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乒乓球的绝大部分力都是合力,而绝对不是单部件的力。“用身体打球”也有强调合力的意思。庄则栋说他的每一板发力球无不感到力都是从脚底发出的。是的,在右手攻球时,我们都能感到右脚的前脚掌登转的作用。可是从前脚掌到手腕手指,这中间还有很多部件,哪一个部件“软了”力都很难到达手上。所以,我们还强调腿胯腰的作用,接下来才是背肩臂手,最后我们一旦练通这些环节,感觉就是身体的整体在打球。这是现代乒乓技术很重要的理念,希望大家坚定地贯彻。胯和腰是两个概念,胯用好了会有非常好的感觉。多部件协同动作,就有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其实,在打球时,是多部件同时启动,同时停止,在击球的时刻同时达到“最大值”的。“同时”就是多部件动作的时序要求,一旦部件发力次序有先有后,力就合不上了,动作也不舒服也不对了,部件之间也会相互“内耗”,发力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8:爆发力。爆发力是乒乓球中常用,重要而且相对高级的发力。爆发力就是在相对短时间内发出较大的力,事先的发力征兆不明显,所以突然性强。庄则栋说:爆发力是一种内涵的力量,“内”在哪里?就内在了力量瞬间从脚腿腰那里走到手上。其实,爆发力首先是一种合力,是在短时间内把各部件的合力集中在手上,只有这样力才能大。其次就是在发力过程中把各部件的运行加速度提到最快。再其次是动作相对较小。庄则栋把爆发力的发力方法叫“三急法”:急启动,急刹车,急还原。这样描述对于我们掌握使用爆发力的确很有帮助。在发力前,各部件的肌肉要求比较放松,击球瞬间,部件和肌肉都相当“紧”,急还原后又特别放松,放松--紧张--放松,他们之间的转换非常快,部件肌肉的感觉反差很大。急刹车是主动行为,不是动作惯性的漫漫减速。当然,急还原也是主动行为。希望我们在练习时逐渐掌握爆发力,进入乒乓球相对高级的阶段。


9:读书。如果有人能把乒乓球的内容写成书,那他的水平一定高。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战胜不了敌人的。斯大林说: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庄则栋说:空袋难以直立。那么这个空袋内要装什么呢?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听别人说来学习乒乓球,但我们一定要能从书本上学习。这样我们的境界和视野会不一样的,我们会明了打球的道理,会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去练习,我们关于乒乓球的知识会成体系,我们会明明白白地打球,最后对于我们的提高一定会有好处。有人说国家队的队员文化水平也不高啊?但你知道有多少文化水平高的人在替他们学习钻研吗?替他们分析吗?真是太多了。我们要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道路。


10:步法。学习打乒乓球一般都是从手法开始的。到一定程度后才认识到步法的重要。其实有些球打丢了是因为步法没到位,使得手法变形造成的,或者到位晚了,错过了击球的时机。离开了步法就谈不上积极主动和顽强拼搏。学习步法的第一步是应该建立移动的意识,回击任何来球,必须移动身体,在合适的位置和时机将球回击过去。当我们去找球时,首先想到的是应该用脚去找球。其次,是练习基本步法,如:重心的转换,单步,并步,跨步,跳步,交叉步等。再其次应该注意步法和手法的配合。有一个经验叫“下大上小,下小上大”,当脚步移动较大距离时,击球动作应该相对小,因为这时位置和时机已经有点勉强了,所以应该用小动作稳稳地过度一板;反之亦反。有人说:步法是乒乓球运动的生命;还有人说:手打三分,脚打七分。这些都说明步法对于乒乓球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重视它。


11:手法。打球时,大臂,小臂,手腕,手指的运用方法统称为手法。大臂有三个自由度,小臂和手腕都分别有两个自由度,手指是最为灵活和敏感的,对击球的效果影响极大。在练习时,我们要清楚每个部件分别的动作,动作定型后就可以不去想它了。击球的瞬间,每个部件都是“刚体”,决不能有软的。我有一次看前国家队教练曾传祥教一个横板选手,他在说到发力击球时手指的感觉是这样描述的:有一个突然狠握球拍的动作,恨不得把球拍捏碎了一样。这其实就是在说手指在发力时的“刚体”作用。手指的发力一定不能晚,从挥拍开始就应该和其他部件一起逐渐由“软体”变为“刚体”,其他部件在协同肌肉群作用下,也是同时启动,同时变为“刚体”,这里特别提醒的是:所有相关部件和同时两个概念。正手拉球时,除了收小臂外,小臂延轴线方向应有一个自旋的动作,这是马金豹教练当面指导我的,我采用后,很管事,这在苏丕仁教授的书里称为小臂的内旋。每个人的握拍方法都不一样,但苏丕仁教授说这对技术的影响极大。握拍方法是和选手的技术风格有关的。拍柄的形状也多少被个人修整过,特别是直板,我体会这对技术的影响也极大。手指的运用方法也是和个人的理解相关的,这些只能通过我们在练习时细细体会。通用的说法这里就不介绍了。但指法也是对技术影响极大的。有的人经常强调打球时手腕不能动,这是极其错误的,手腕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只不过对于新手来说较难掌握。但我们必须学会使用手腕,它的作用大极了。我是用直板的,对拍柄形状的体会是这样:轻握球拍时,和虎口之间没有缝隙;轻摇球拍时,和虎口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能握得牢球拍;正反手转换时非常方便;每次转换后的拍型较固定。拍柄太细了,虽然转换方便,但握不牢,击球时板型不固定,影响动作稳定和命中率;拍柄太粗了,虽然握得牢,但转换又不方便。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手型和打法特点做个性修整。


12:五连法。这是庄则栋提出的。在练习时,每击一板球,都要经历如下五个过程:判断,记忆,计算,调整,进攻。他说:如果训练中一直按“五连法”去做,就会在比赛中头脑清醒,训练水平和比赛水平差距不大,相对稳定,就能做到“认球不认人”,大家一起体会吧。苏丕仁教授也有类似的描述:准备,判断,移步,击球,还原。


13:落点,战术,心法。这是我思考了很久,看了很多书,经过很多实践,自己逐渐总结的,这里我不想介绍了,怕读者在比赛中赢我,对不起了,也让我给自己留点东西吧。可以这么说,靠这三点,我一般能赢和我基本功相同或略高于我的人。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