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再叙人刀合一之境界 (转帖)

已有 735 次阅读    2013-02-11 16:58

身体是我们的,很多人打球的时候还原慢,连接不到位,步法移动也不到位,动作僵硬,发不出力,或者稳定性不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身体虚,有教练常说要以身体为根本,其实无论打什么球都要以身体为主,从发球大扣杀,无一不是。我们讲的是,紧而不僵,快而不散。这里说的就是动作和发力还有连续。如果光用大臂发力,那么力量很难到达手腕,也没有多大的力量和多快的速度。造成了身体的不协调,还会影响还原的速度。

今天我们就来综合的谈谈人刀合一。以身体重心为主,以我为主,以腰为主,力量从蹬地开始。注重环节的连续,注意力量传导的顺序。顺序对了,动作就自然了,力量结合起来才够快,够稳定。

1首先来谈发球。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王大力 发球.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家看到大力的发球,在发球瞬间的击球前那段时间,此时蹬地的微妙力量已经传递到腰,我们可以看到,身体前倾,以腰为主要环节,自然引拍,用腰带动小臂,从而实现快速的摩擦。发出高质量的球。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zhangyu fanshou.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zhang yu fan shou.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从张玉的击球动作我们可以看的出来身体的重心是稳定且向前运动的。只有身体的重心向前跟进,才能吃住球,

才能实现前臂的向前的运动,否则更多的人只会想上 没有向前的发力就失去了吃球的机会和能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wang hao zheng shou.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们可以看的出王浩的左脚用力蹬地的表现,可以看出转腰发力的动作 ,前臂和身体融为一体,从而保证了较高的命中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757099_t.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更多的时候我们忘记了身体重心的稳定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 专业选手的左手都是张开的,这主要是因为身体的局限性,限制了我们的自然发力,从图中清晰的看到了左手让位(让出击球空间)的动作,也让我们明白了位置了的重要性,身体的任何部位都是身体的一部分,都是统一的整体,没有任何一部分,我们都难以实现完美的击球,所以在击球时我们必须保证整个身体的协调和统一,另外注重的就是身体重心的稳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guo fanshou.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郭跃的动作,是我们业余选手最难以实现的和注意的动作要领,我们平时拉球的问题最多的就在这里。我们发力的方向是向上的,这样就会造成引拍过低,摩擦过薄,此类朋友多怕自己拉不起来强烈的下旋,要知道,无论是下旋还是上旋,都需要一定的吃球,尤其是下旋,更需要吃球,那么吃球是从哪里来的?就是从摩擦和正压力来的,摩擦过薄球更是难以拉起来。时常我们可以发现慢慢的轻轻的就能拉起强烈旋转的球,这是因为你的发力方向足够的向前了。这类文章写的不多,但是大家在这方面的问题却是非常多,可能是受古老的无声拉球的影响吧 ,部分教练教球的时候都是要求摩擦摩擦,再摩擦,更多的时候就让大家误解教练的原意,而走上曲折的不归路。

我们要知道:向前发力的重要性,除了能提高威力,主要就是吃球,和上台的命中率,什么东西都有一个度,过度向前发力的人我很少见,见的更多的就是向上发力。基本都是拉不起来,拉起来了也不好保证上台,因为摩擦太薄技术太难,命中率从而很难控制,最终有人很熟练的练习成功了,能上台,能旋转,却发现很难形成较大的威胁,最后还得向前发力,可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时动作习惯已经养成,很难改正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maze zheng shou.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我们再来谈正手

有谁忘记了拉球时的沉肩,没有沉肩动作很难自然,光靠手臂引拍的结果就是手离身体太远,身体难以带动发力,从而造成了脱节的严重问题。很多教练强调:非持拍侧肩膀要锁紧,不是要你僵硬的去拉球。而是强调身体的紧凑性,切勿误解啊!引拍要用身体来实现。单纯的手臂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MAZE的拉球动作给我们做了足够的阐述。顺便评价下,这个动作真是教科书的动作,太规范,而MAZE的正手位冲杀下旋的第一板也是他最重要的杀招。属于他的第一得分手段。毕竟放高球已经放不倒任何中国人了。只能靠他这强有力的正手抢冲下旋球,其速度和角度还有控制力都来源他的技术动作和上手时间,我们可以看到他向前发力吃住球后再向前上的动作结构,其向前发力的夸张程度难以形容,这是外套拉球的典范,国套应该效仿,但是不要如此过于向前。此动作是由于套胶性能不同而影响的最终结果。不可一概而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malin zheng shou.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马林接下来的动作不用想都知道,就是身体向前发力,然用他特有的大重心转移来实现击球动作。目前大动作,大幅度,自然流畅,快还原的动作结构已经被马林王浩 王大力所掌握。马龙最近的反手更是完美的实现了教练指导的宗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王力正手.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力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依然控制重心的稳定 我们又当如何?他在如此动作的情况下,依然保证用腰来完成击球动作,可见腰的发力是根本。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王力正手拉.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扑正手的时候有的人说用腰时间就不够了,当然你身体动作已经形成的时候再用腰当然无法还原了,我们在扑的时候即蹬地快结束的时候就应该转腰了,腰的转动可以实现下板的衔接。很多人扑过去就回不来的原因就是没有转腰,失去了转腰我们的重心和身体方向是向右前的或者右方的,这样难以还原或者回位,如果转腰了,我们身体的朝向是向前或者左前的,根据个人动作而言会有不同,而此时,右脚会有制动,可以快速完成蹬地还原,这就是其中扑正手快速还原的奥秘所在。一个动作不重要,但是他的影响是足够要命的。

腿,腰,手臂,都是身体的一部分,我们要借助大地的力量来实现我们自身的发力,用腰这个大环节来带动其他部位的发力可以实现更大的威力,更高的命中率,更快的还原,更稳定的重心,毕竟重心稳定是弧圈球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