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乒乓球的几个关键词,一点心得(转帖)

已有 1052 次阅读    2013-02-11 16:55

1,脚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找点和发挥力源的作用。

A.找点,来球时迎球找点,关键词是迎球,这样才能形成较好的合力,球比较有质量,也不太容易吃转。另一个关键词是合适的点,包括位置、时机和高度,总的来说,就是上升期或高点期形成胸前击球,如果击球时机总是在下降期说明迎前不够;如果不是胸前击球,则说明动作结构有问题,太早一般是用手臂过多造成的,这里说的手臂过多就是用手臂打球的意识过多,力不是脚上来的,球一过来手就上去了,身体重心没有跟上手,正确的是什么,脚来领身体,身体来领手;太晚则虽发力,球仍然缺乏质量,一般是因为击球点靠后,被顶着难以发力或者迎前不够,存在躲球和过于等球的现象。如果能在来球的时候找到合适的击球点形成胸前击球,则完成了乒乓球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

B.脚是力之源,但发力的前提是找到击球点,对上点,规范的来说,就是胸前击球,这时才能谈发力。发力其实就是脚的事情,腰也好,大臂,前臂,手腕,手指也好,说到底都是传递力量的功能。是不是能发力,就是看脚下蹬转是不是能踩实蹬住,发力是不是顺畅,就是看全身各部位是否能协调起来。练习发力的时候首先应该着重体会脚下的感觉,进而再考虑脚下产生的力是否被身体某部位消耗掉。有对抗就有消耗,相反,身体协调就会促进力的发出。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力说到底是脚的那一下产生。其他身体部位是促进,产生和促进的关系要摆正。若脚下无根,导致无力,求之于脚。相反,若脚下踩住了,蹬住了,却感觉力散,有力使不上的感觉,则求之于协调,说协调,太抽象,其实就是从腰到手,逐一查找,看那个地方不协调,就解决这个地方。

2,发力。简单的说,脚发力,腰来协调,手臂来释放,但是做起来很难,难得是:动作是个整体,刻意体会先后顺序则会使动作脱节,越发不协调。那些发力好的人,没有刻意捉摸这些,但是上手质量就很不错,归根结底是协调。一位良师益友的话提醒了我,从而使我有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他说,发不上力,其实是因为该松的地方没有松下来,该松的没有松,那么不该紧的就硬起来了。反过来,该紧的没有紧,不该松的地方就必然会软下来。说到底是身体某些部位在较劲,从而影响了整体的协同发力。从此,我就把思路着重放置在体会身体上哪些地方在较劲,把这些较劲的地方解决了,身体就协调了,不但击球可以有力量,旋转可以拉转,步伐和身体调节能力也会相应解决。造成不协调的原因,除了较劲之外,还有一个快慢的关系,身体是协调发力,脚发力在腰前,腰转动发力在肩背前,肩背又在大臂前,大臂则在小臂前,小臂先于手腕,手指是最后的事情,先没有先,后的没有后,就不协调了。身先手后,反过来呢,手先身后,就不协调了,发力就不好了。逐一查找,这些问题,就把抽象的协调性问题具体化了,具体化的东西才有操作性。

3,步法,说到底是脚找点的能力,脚的找点能力强,就是步伐好,不一定非常华丽的步法,什么交叉步,对于脚下能力强的,垫步或者碎步调节就上去了,还能再回来还原。脚下不好的,就算交叉步上去,也没什么能力回出高质量的球,更没有能力再回来。脚下找点的能力是内功,交叉步啊什么的,是招式,脚下对点的能力是最为关键的。有个关键词还是挺重要,“除双重”。双重就是重心不分明,在脚而言,就是重心摆在脚中间,甚至后脚掌,在身而言,就是双脚都有重心,未分虚实或者虚实不分明。脚上的双重影响前后移动,尤其是上步,上不去。身上的双重影响的更多,很多时候想动动不了。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轻便移动者,双重之病未除也。所以,重心保持前脚掌,两脚保持虚实,依靠腰来调整重心的移动,是步法的关键。

4,活步,就是脚下不要静止,脚一旦停下来,再启动,效率就低了,速度就慢了。保持活步状态,碎步和小垫步是最为关键的,这些步法叫做试探性步法或者调节性步法,是为了最后找对点那一步服务的。很多时候,最后的那一下击球甚至直接取决于你的这些活步运用的如何。

5,放松,几乎所有触球动作都需要保持放松,但是这个放松是相对的,是外松内紧,意思是说,该紧的要紧起来,该松的要松下来。什么地方该紧,脚下蹬转那一下在击球瞬间是最紧的,往上依次更松,腰比脚松,大臂比腰松,小臂比大臂松,手腕比前臂松,手指又要比前臂松。反过来就是依次递紧的关系了。什么相对,就是物极必反的意思,脚蹬转之后就松了,为什么松因为力出去了,跑到非蹬转脚上去了,这个非蹬转的脚成了紧的,因此可以还原回来,否则身体就出去了。接下来以此类推。搓球最明显,引拍时前臂松,手腕更松,吃住球之后猛地一紧,前臂紧,手腕更紧。这个松紧之间,加速度就上去了。几乎所有的打球动作,都不能硬碰硬,即便击打也不是以刚制刚,里面也有个松紧的关系,只是比例有所不同。总之,这个是动态的过程,要动态的理解,往深了说,长短球,转不转都是松紧之间的比例和时机调节出来的,没有松紧不会有摩擦。

6,引拍,无论击打,拉球还是搓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质量如何都取决于引拍,前几个关键词做到了,引拍质量就高,引拍质量高,最后那一下击球的质量就是自然而然的。我看高手打球,引拍都给我一种积蓄能量的感觉,光看引拍就觉得心里怵。像弹簧一样,把力蓄满了,过来的球想没质量都难啊。高手无论正反手都是这种感觉,对着点了,蓄着力了,对手这边心里就虚了,所以高手打人于无形。以前不会搓球,更加不了转,现在逐渐可以搓住,有些球可以加旋转,关键是注重了引拍,以前搓球没有引拍,给人感觉是碰球,现在有了引拍,腰的作用,脚在搓球那一瞬间的感觉,手上的松紧渐渐有了感觉。所以一定要注意引拍,击球绝不是击球那一下的事情,功夫在诗外,那些觉得击球球质不好的朋友,不如花点心思在引拍上,把引拍质量提高了,击球质量也就提高了。很多事情往往都是这样,有人连续不好,以为是自己速度慢,其实未必,很多大角度的突然球都能过去够着球,速度不算慢了,问题在哪里?你击球完毕是不是非持拍侧脚紧住了,那个东西是刹车,没有它,还原连续好不了。把这个注重了,连续性可以短期内提高一个档次。引拍的讲究不止这些,拉什么球,打什么球,引什么拍,所以你拉出什么球,从你引拍的时候就决定了大方向,当然有时有手腕的调整,但是那个是微调,不能决定和改变大方向。

7,心态和思路。打球心态要好,不可急躁,比赛中有很多东西是无形的,只能感觉的,心态不稳定,看不到其中的东西。相持丢了两分,不要着急,变下落点节奏,有些球不一定漂亮,但是就是因为变化,对方想不到而只能望球兴叹,这就可能就拿回两分,但是心态急躁,反而该得分的球也打丢了,就很难了。打比赛,其实就是田忌赛马,业余打比赛更是这样,有多少对拉的,关键是以长制短,如何把比赛控制到自己的长处上,就是比赛的最高境界。这条路不行,换个路走,思路要开阔,但是首先要心胸开阔,要解放思想,不要把自己限定起来,要勇于接受别人给的忠告,乐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特色的,解放思想了,说不定别人哪一点就能启发到自己。所以说乒乓球是高智商的运动,打球说到底打的是人。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