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对首届速配团体赛的总结---欢迎拍砖!

已有 1021 次阅读    2012-10-11 12:36   标签速配  团体 
10月6日的速配团体赛起源于两个人。
一个是驭箭。他鉴于有相当一批球友在参加团体赛时组队困难因而错过了各类团体赛的情况,提出了个人报名比赛承办方负责组队的想法。
另一个是开心超人。她鉴于很多积分不高的球友参加各类比赛早早出局不能痛快过瘾的现象,提出了小组大循环,每场打满3盘的赛制建议。
因为有了这两个建议我就当了一回“拼缝”,就有了10月6日的速配团体赛。比赛当天免除了驭箭和开心超人的报名费以示对两位的感谢!!
 
 
原以为国庆出游的人员较多,因此对比赛规模的预计大概在50-60人左右。可是完全错了,报名人数达到102人,比赛当天有6-7位缺席,加上现场报名的实际参赛99人。使得之前准备好的方案基本推翻。
比赛进行得热烈而悬念重重,其中尤以铁锤队、茶队、倒板小张队之间为争夺小组第三第四出线权所进行的接力赛最为扣人心弦。最终铁锤队和茶队死里逃生,并且铁锤队最终居然夺得冠军。
 
 
总结这第一次的速配团体赛,老转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速配形式
速配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
1、不用在报名这个问题上花时间动脑筋,也不用准备替补队员。个人根据自己的时间档期可以享受团体比赛的乐趣;
2、配队揭晓前具有浓厚的神秘感;
3、各队之间的总体实力相差不多,不会出现“冠军队”的情况,增加了比赛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大多数人对比赛的兴趣。

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明显的。
1、高排位选手必定会和最低积分的选手配队,造成队员实力相差过大,使得排阵困难。从这次比赛结果上看获得名次的球队主要集中在14组以后,即实力较为均衡的球队,而前14组的球队除了认真研究对手,仔细琢磨排阵的“人山人海队”获得亚军以外,其他无一获得好成绩,很多都没有进入小组前四。
2、由于是临时组队,队员之间缺乏熟悉了解,球队的凝聚力不够。
3、速配要求参赛人数刚好是3的倍数,这点比较麻烦,这次老转的预案的是请俱乐部的资深球友唉呦喂客串第一替补,我自己是第二替补。但是恰恰一个不少,害得唉呦喂半天打不了球,老转送了一个配发给队长的头带给他,同时在此致歉一下!
4、另外速配要根据签到的情况进行配队。为了防止迟到现象,老转我当天上午给所有成功报名的参赛者发了提醒短信。要求不能迟到,即使不得不迟到也必须电话通知我,否则不能保证参赛.......。有几位因故迟到的球友都电话知会了我,但是依然有好几位参赛者不打招呼13:20才赶到非要参赛不可,看在路途遥远赶来比赛,老转我的心一软,电脑配队并整理打印表格等之前所做的全部工作不得不推倒重来......。
5、此外,为了尽可能的公平,分组采用了抽签而不是蛇行排阵,抽签及整理上墙也用了近15分钟。因此13:00截止签到,直到14:10才开始比赛。
 
 
二、比赛赛制
此次比赛分成4个小组,其中一个组9支球队其余8支球队。采用的是3盘单打,3盘2胜,为了让三力多打比赛也为了防止套圈,因而小组赛要求打满三盘。
原计划每场比赛耗时大约30分钟,实际由于速配导致各队总体实力相差不多,而且一力再强大也只能得一分,因而排兵布阵就成了制胜的关键。各队队长似乎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赛前排阵上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小组赛用时5个多小时,比计划超出1.5小时。
赛前老转希望两支球队的比赛在一张球台进行,目的是为了体现团队精神,但是小组赛超时和配队抽签耽误的时间导致了整个比赛的虎头蛇尾,淘汰赛不得不三场单打同时开。
 
 
三、改进的设想:
速配团体赛以其自身独特地魅力吸引着大多数球友的兴趣,只要不断改进就会越来越受到欢迎。针对此次的经验教训,老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广大球友探讨。

1、如何降低高低积分差距过大带来的问题
一个方法就是分段,1600为界分两个赛段,各取前四名发奖。
以此次参赛人员为例,A赛段差距最大的将是板砖(2339)和中工(1600)。B赛段差距最大的将是老蝈(1597)和可可(1277),这样似乎会好一些,这次就是板砖和雷华北(1554)及可可一个队,最高相差了1062分。
当然分段以后赛事的组织工作量将加大不少。
 
另一个方法就是修改赛制,让一力发挥更多的作用以降低三力不得分及排阵风险巨大的不利因素。例如采用5盘单打,或者加入双打等其他形式。
但是这样势必增加比赛用时。
 
2、如何压缩比赛用时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方法一,减少一个小组内的球队数量,此次8-9支球队似乎有些多了,可能控制在6支球队比较好。
方法二,准时截止签到,迟到者可以在预留球台活动不能参加比赛,这需要老转顶着被骂的风险,汗......。
方法三,用事先公布的分组规则代替抽签。这样至少可以节省15分钟。
方法四,委任组长,提高球台的利用率。
 
总之10月6日的比赛是一次积极地尝试,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请各位不吝赐教!
感谢所有关注、参与此次比赛的球友,欢迎大家积极献计献策,共同把比赛办得越来越受到绝大多数球友的欢迎!
此外为速配团体赛征名依然进行中,希望它有个好名字,老转之前想了一个《天生一队》,希望有更好的!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9 个评论)

  • 五零后 2012-10-11 12:48
    总结的非常好。
  • 尘灰 2012-10-11 13:18
    1:组队有问题,非蛇行,看第三名队员顺序错了,所以造成高手倒霉的现象,例如9个人,应该是167,258,349一个队伍,但是这次组队成了169,258,347,这样就造成了1号选手带了其余两组中最弱的,因此造成了排名靠前的高手成绩不佳的原因。

    2:建议用奥运赛制,单双兼顾,排阵讲究,非常不错 ,而且对于蛇形分队来说,悬念更大,排阵运气兼顾,建议尝试。
  • 驭箭 2012-10-11 13:34
    转转写的很认真,很全面,比赛也很精彩!


    关于分两赛段,前提是人数超过一定量(比如96人以上),其次以中间分数为界限,譬如实际参赛150人,第75,76人的积分作为分段线,有点象高考,哈哈~
    再有关于比赛前期准备,应设定比赛人数限制,比如120/150/180人名额限制,利于早出赛制和安排赛程.否则会出现报名300人,需要修改比赛时间的类似问题...
  • 尘灰 2012-10-11 13:41
    另外还有一个转总提到的凝聚力的问题,赛前我也曾经建议过,就是用选秀方式,还是前三分之一的选手作为种子,然后按蛇形的顺序选择其余的人,这样除了种子选手,其他人就不局限于积分了,而且还能从一定的程度上规避低分高能的现象。例如

    9人参赛,123种子排定,3号位选择第一名队友然后2号位,1号位,1号位,2号位,3号位的选择顺序。而且三号位在第一个选择的时候不一定选择积分最高的,他也许会选择能力最高的,或是自己最熟识的,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这样比较耽误时间,不过最多半小时也够了
  • 转转 2012-10-11 17:19
    尘灰: 1:组队有问题,非蛇行,看第三名队员顺序错了,所以造成高手倒霉的现象,例如9个人,应该是167,258,349一个队伍,但是这次组队成了169,258,347,这样就造成了1号选手带了其余两
    的确不是蛇形,我称之为“折尾蛇”,是故意而为之,如果按照蛇形的话,板砖队将达到5434分,而刘逸含队将为4615队,相差将近1000分
  • 未道 2012-10-11 17:40
    很是细致。蛇形排阵加奥运赛制,即使相差1000分仍难断花落谁家,值得一试。
  • 尘灰 2012-10-11 20:11
    转转: 的确不是蛇形,我称之为“折尾蛇”,是故意而为之,如果按照蛇形的话,板砖队将达到5434分,而刘逸含队将为4615队,相差将近1000分
    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如此考虑:

    队伍总分差得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结构,板砖队分过高的原因是个人分太高,就好像数学中的统计学一样,或者简单说就是各种大赛的评分为什么要去掉最高分和去掉最低分之后在平均是一个道理,要把一些特例去掉。

    再说队伍结构,要结合乒乓球积分的特点来说,首先要假设积分相对准确,如果说大家的分都很虚,那没有讨论价值。那么在积分相对准确的情况下,相差50分以内胜负难料,水平相当这个观点也基本得到了认可。那么好假设99人参赛,每人之间平均差10分,这样第一支队伍就是990,330,320,最后一只队伍是670,660,10,这两只队伍碰面,如果全交叉的话那么应该是第一支队伍5:4获胜。但是如果用“折尾蛇”的方式就是990,330,10对阵670,660,320,由于320和330的差距过小,所以结果可能是第一支队伍4:5落败或者3:6落败,这样便出现大比分落败的可能,从而也就失去了尽量平衡的初衷!

        以上纯属理论分析!!!!!!!!!!!!!!!!!理论不同于实际!!!!!!!
        所以说:我仍旧支持转总,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用各种新花样为广大球友谋福利!!!!!!胜负强弱都不关键,玩的开心就最好!!!!!!!
  • 尘灰 2012-10-11 20:23
    补充一句,补充一句:

    我仔细琢磨了一下,折尾蛇也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增加了320vs330这场势均力敌的战斗,这点是蛇形排阵没有的,所有比赛没有悬念。而且在一些数学游戏中,这种所谓的折尾蛇也有很大的应用,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排法,佩服转总!
  • 左刀 2012-10-11 20:29
    虽然没去在,但是支持创新,扔一板砖!
  • 老蝈 2012-10-11 21:09
    两人速配团体赛如何?交叉+双打,就是比赛场次太多了。我还是很喜欢这种速配赛
  • 轻舞毛线团 2012-10-11 22:25
    转转组织的比赛非常好,我就是这次比赛的受益者. 跟着人山人海/雷俊一起组队.最终获得了第二名,如果不是我心里素质弱(打比赛少)冠军也许就是我们的.
    看到上面的分组讨论,不论哪种,我都支持.希望以后尽可能组织这种随机组团的比赛.否则每次都得找人组队,万一有一个临时有事,队伍就散了.再次感谢转转.
  • 开心超人 2012-10-12 08:23
    感谢转转让我们打了很多场球,没有获奖也很开心。哈哈。
  • 文子 2012-10-12 09:05
    感谢转转这么详细的总结,我也觉得这种速配形式很好,不知道会遇到谁有很多的悬念,支持转转相信肯定会越办越好。
  • 勇者 2012-10-12 09:26
    这个比赛形式好,支持!
  • 钱贝贝 2012-10-12 09:27
    转转真是很辛苦,而且很尽心地组织比赛了!无论是哪种形式,对一个乒乓球爱好者来说,他提供了这个大家为共同兴趣实施拳脚的舞台,我由衷感谢!比赛形式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是不最重要的,能否获奖得名次也都是很次要的东西。
  • 吉祥如意 2012-10-12 09:42
    还有一种速配方法,将所有参赛的人员按积分分成三个档,1800以上,1600以上,1600以下,由1800以上组的人,在另两组各抽一个人组成一个队,这样每队的实力基本差不太多,如想增加悬念,中间加一场双打,要求每人只能上场两次,打五场三胜制,小局三局两胜制。第一阶段可打满五场,第二阶段见三就收,我想这种方法也比较不错,可试一下。
  • 老乐 2012-10-12 10:42
    速配不能沦为慢配,分段速配+引入双打,转转已经想到了缓解办法,甚好;
    但3场决胜制应该保留,不然比赛进展缓慢,淘汰赛很难保证在同一台进行;
    1 A-X  2 B/C-Y/Z 3 B或C-Y或Z
    例如板砖队,板砖可以兼打第2盘双打和第3盘单打
    优点是前2场3人全部出场,缺点是有1名队员只能打半场(1场双打)
  • 老顿 2012-10-12 11:19
    谢谢转转及各位自愿者的辛苦付出,此次比赛方式新颖而比赛结果充满悬念,这种方式也很有利于大家结识新球友,当然这种赛制可能对于1600以下的球友来说会更加满意,但对于高分球友可能会感觉有点失落,个人观点是以后可以搞分段速配团体赛。
  • 直板横打 2012-10-12 15:05
    转转,我建议:
    改每队4人,蛇形排阵,相对公平,也比较好分队。
    4场单打,1场双打,单打按选手积分顺序从高到底顺排,使对垒选手水平接近,提高比赛的精彩程度。
    双打只许1和4力配,或2和3力配,或3和4力配。
    小组采用传统的4个小组方式,小组前2名出线抽签,交叉!节省时间和体力!
  • 直板横打 2012-10-12 15:06
    修改:小组采用4队1组方式。
    双打限制也是为使水平接近!
    下个月可以试试!
  • 直板横打 2012-10-12 15:11
    修改:双打2和4李配也可以,总之双打配对大于等于5就可以,如1+4=5,2+3=5,2+4=6,3+4=7,不能1+2=3,1+3=4。
  • 转转 2012-10-12 16:39
    越整越像个课题组了,哈哈
  • 满天星 2012-10-12 16:51
    可是够复杂费脑筋的!
  • 自由自在 2012-10-12 21:36
    转转真用心,大伙真上心。组织个业余比赛并不比职业的比赛省多少心。我看转转可以到中国乒协谋个职,或者到国际乒联把傻啦啦顶了算了。
  • 美猴王 2012-10-13 05:52
    继续完善,支持华鼎俱乐部比赛,祝以后越办越好!
  • 清爽 2012-10-13 07:49
    这才是真正的好人,用心.赞一个
  • 十万 2012-10-13 13:35
    好多人发表意见啊!这比赛不错,双人团体也速配吧,根本找不到队伍啊!
  • 格李卡 2012-10-17 12:56
    其实效果也不错,挺有戏剧性。就是对于高手有点吃亏,如果碰上实力不济的队友。

    1.需要改进的是开始报名后分组准备的时间比较长
    2.一个组6个队伍比较合适。

    对于高手被淘汰的情况,我有一个建议。被淘汰的队长,分数在1800以上的可以再组织一个队,直接参加下一阶段的比赛。名额限制在3个。队友的选择采取抽签的形式,也是从被淘汰的低分数的队员中抽取。这样就会充分照顾了高分的选手。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