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鼎丰盛乒乓球俱乐部

  • 分享

    正手攻球“三角形”要領

    乒乓伯乐者 已有 418 次阅读    2019-07-27 22:26

    正手攻球“三角形”要領

     

    攻球“三角形”目前在乒乓球比賽中運用得很流行,而且我們很多運動員對於這個乒乓球正手攻球“三角形”技術的掌握也是越來越成熟起來除了初學者外,很多乒乓球業餘學員都開訓練角形”技術攻球“三角形”是個形象的說法

    正確的攻球動作起始於引拍,引拍應是以腰控臂:大臂不直接後拉而是引拍手向身體右側(以右手為例)橫擺,然後在重心的轉移中轉腰向前,順勢收前臂擊球,就可以在身前形成一個三角形——即從擊球者上方俯視,以身體中軸線為一點,執拍手從引拍擊球之起始點為一點,到揮拍結束處為一點,在這三點之間作連線,應該是一個較規範的三角形

        

    具體方法/步驟:

    錯誤的擊球方式往往不是以腰控臂,而是“後拉手式擊球”,又俗稱“跑步式擊球”,當然就不會有所謂的身前“三角形”了;但凡無“三角形”的攻球動作,其基本功是永遠難以練好的,因為沒有正確的動作定型;後拉手式擊球的頑固動作,就會使擊球的結果是難以預測的,左一下右一下飄忽不定,自己的球會打到對方球臺的什麼地方,連打球者本人也不知道。

    後拉手式擊球為何會造成擊球不穩甚至帶點側旋? 後拉手式擊球使擊球動作人為地複雜化了;一旦後拉手引拍,那麼在迎擊來球的過程中,首先必然是以肩為軸、大臂發力——你想想,在後拉手時迎球,怎麼可能再收小臂?直接收小臂,極端結果就是收拍碰到你的右胸上(以右手為例)!假如先動大臂,待執拍手揮到右前方時再收前臂,這就使一個連續完整的動作分成了“雙截棍”,哪個天才能把握好?動作不變形才怪!

    但凡是後拉手的球友打球,大、小臂之間的夾角幾乎不變而肩關節在大幅度運動!而這正是正手擊球的大忌!如此攻球,球不僅不穩,還總是帶側旋,很難體會到撞擊的發力是怎麼回事;而正手攻球沒學到家,拉球也學不好!要知道,拉球的正確動作應該是在正確攻球的動作上發展演變而來的,不好好下功夫體會就會走彎路。

    只有是引拍對頭了,正確的攻球動作其實就學會了一大半;此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知道,人天生就是習慣於後拉手的;因為引拍拉肘,是一種習慣動作,受先天生理性的條件反射的支配;而正確的正手攻球動作則是一種非生活習慣性的動作,是人的創造,須經後天長期的刻苦學習和磨練才能養成“習慣性的”條件反射,從而成為人的第二天性、第二本能。

    使許多乒乓球愛好者深感困惑的是,按前述“身前三角形”的理解練攻球發不出力來;這是因為已用慣了大臂,一旦要改就會覺得使不上勁兒——問題在於他們不會利用重心的轉移擊球,只會原地收縮地甩臂,這當然就沒有多少擊球的空間了。

    用重心引拍和擊球必須懂得重心轉移——向前迎球時要有重心從右腿向左腿的轉移(即重心平動,忌上下起伏),移動的同時向擊球方向轉腰;請留意:此刻即使不特意收前臂,執拍手的空間移動也已獲得一定的擺幅;在此基礎上,只需順勢收前臂即可獲得擊球的動能;這時的前臂發力,已不是孤立的局部收甩,而是從屬於整體動作的一個必然的組成部分;在大肌肉群的參與下,擊球動作具有品質大、慣性也大的特點,所以擊球就更加穩定和準確。

    李曉東教練在談到擊球協調性的6個關鍵字中的“重心”一詞時,曾指出過“重心與手基本是一體的,而絕不是分離的;所以,在不夾臂的前提下,我覺得手如果能離身體近一些,就能比較好地利用重心的力量,兩者的結合會稍微容易一點,動作也會更協調。

    這對於重心是能夠幫助我們正確的發力,大家都比較好理解,但其實重心的作用遠不止於此,無論正反手位的銜接、發球、搓球;我們應該認識到:脫離重心運動的手臂動作,除了會造成擊球不穩等情況外,它還白白做了完全沒有必要的“無用功”;李曉東曾這樣談到“以重心帶動手臂還原”的問題。

    “假設還原只以手臂為主,手臂攻球時前進的幅度可能是兩尺多或三尺,如果還原還是這麼大的距離,每打一板球,手就需要工作六尺,幾板快速來回之後,由於頻率太高,手就已經僵硬了,沒感覺了;如果你能用重心幫助還原,在快速連續中幾乎不用明顯引拍就可以還擊,因此能給手以更大的自由,利用節省下來的這段時間,你的手可以放鬆,可以比較從容地去找擊球點、去取位……好處無窮。

    手臂的還原與引拍是有連帶關係的,其實也完全可以作為一個問題來討論;李曉東所說的“還原只以手臂為主”的情況,當然未必就一定是後拉手,但後拉手的情況居多。

    所謂“用重心幫助還原”或用重心引拍,只需懂得在重心向右腳轉移的同時腰部向右側壓轉即可完成——就是說在身體的垂直軸上略有轉動的同時還要在身體的矢向軸上有向身體右方的壓轉;在此過程中,幾乎沒肩關節和大臂什麼事!

    即使是拉弧圈球,引拍時手臂的右後引也要與脊柱成一順,即所謂“沉肩墜肘”;附帶的說一句,要判斷一個人還原或引拍是否正確,可以站在擊球者的側面來觀察:如果他還原或引拍時可明顯看到肘尖突出於脊柱線以外(想想螞蚱腿就是這麼蹶出來的),則是“跑步式”後拉手引拍;如果還原或引拍時整條手臂的走向與脊柱的走向大體一致,看上去順溜舒服,則大體沒錯。

    而一旦養成了後拉手式引拍或還原的壞毛病,擊球動作就不可能合理了——要知道,驅使火車頭輪子轉動的機械臂也就是這麼“咣當咣當”地誇張運動的;其實掌握乒乓球正手攻球“三角形”技術,並沒有我們入門者想像的那麼難,只是我們在開始練習的過程中,要先學會如何運用更適合,這才是乒乓球正手攻球“三角形”技術的關鍵。

    [本话题由 孤独剑 于 2019-07-27 22:27:46 编辑]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