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益乒乓球俱乐部

  • 分享

    切层力与冲撞力

    雷哥 已有 509 次阅读    2012-06-29 08:32

    冲撞力 指的是击球力线(就是发力点移动过程形成的线)直接对准来球的线路,正面撞击的力量,可能力穿球心,也可能不。可能带有摩擦,也可能不。特征是,来球线路与击球力线几乎重合。(欢迎提问的。)

     

    切层力 指的是击球力线与来球线路垂直,就好像医院里面的CT切层一样,沿着来球线路切蛋糕一样,切成多个饼。一般而言,接近切线力,但是切线力是可以多角度的,切层力专指力的方向与来球线路垂直。

    许多初学者,习惯了用冲撞力瀛球,这就导致了失误率太高。时至今日,可以说这个冲撞力就是失误的来源!

     

    或者说,冲撞力占的成分越少,失误率就越低,这直接就是:冲撞力==失误(双等号是程序用法,代表绝对相等)

     

    而切层力呢?直接代表摩擦的巧妙或者到台的把握,就是说,击球力里面切层力的成分越大越稳!

     

    综合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对自己所有的动作进行一下力的成分分析,清除掉冲撞力,最大化切层力!

     

    相信我,你一定会得到惊喜的!

     

    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即使高手仍然许多时候练不达赛,就是因为在改善弱项的时候,冲撞力成分太高!

     

    也可以帮助完善你正在努力的动作,只要按照这个思路,很快就可以轻松自如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尤其是应付那些快节奏球,会顿时感到轻松了不少,很喜欢打快球。

     

    当然,要熟悉,步法、击球意识那些都需要一定的改进,不过都是十分容易的,不骗你!

    也研究了一下击球的力学原理,个人理解冲撞力产生球与球拍的正面压力居多,切层力使球旋转及变向。

     

        曾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把球拍平放电子秤上,手拿球向下压向球拍(贴多尼克F1反胶),双鱼一星球(偏软)大概只能承受10-11公斤的力,球接触球拍的地方就突然洼陷下去,再少增大压力就能使洼陷面积更大。洼陷时球在胶皮上的接触痕迹直径20MM多一点,推断从球接触胶面到球变形相对移动小于7MM(胶皮压缩不到4MM+球洼陷小于3MM).当球相对球拍正面速度30M/秒时球的动能(1/2MV平方)为1.2焦耳,相当于120牛顿的力持续作用10MM,已经大于球突然洼陷前的承受力的范围了。而30M/秒的相对速度仅相当于20M/秒的来球速度与10M/秒的拍速正面相撞,已经足以使球产生洼陷了,而高手的挥拍速度远大于10M/秒吧!

        这就说明撞击的相对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球会被撞击洼陷变形,受力就非顺滑变化了,回弹力当然也非顺滑变化了。表现为出球角度与旋转不好控制,容易失误。

        而使球旋转的侧向力是靠摩擦作用于胶皮表面使胶皮横向变形产生,不会使球产生洼陷,回弹力主要靠胶皮横向回弹加拍横向速度产生。当然要在正向压力的作用下产生足够的摩擦力而不使球打滑。好的胶皮横向变形产生的回弹能量大于垂直撞击胶皮回弹的能量。横向摩擦力在产生旋转的同时也产生侧向球速,与撞击回弹速度合并形成出球速度和旋转。

        所以,撞击的成分应控制在适当的比例之内,才能产生比较好的控制与旋转以及速度。当然这是指在快速击球时。在较低速度时撞击回弹的能量主要表现为球的变形弹性,及胶皮海绵的弹性,底板的弹性,更能体现“速度”的感觉。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