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保定飞天乒乓球俱乐部

  • 分享

    浅谈技战术

    雷哥 已有 96 次阅读    2013-01-27 00:31

    在技战术的执行原则部份在“试探”一文里已略有提及到,在这里所要分析的主要是执行目标的部份,特别是在“缺点→缺点”与“优点→优点”的部份与差异!

    所有的兵法书里都教着我们对于自己要懂得“扬长避短”;而对于对手要懂得“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而这正是技战术执行目标的上上策优点→缺点”!我们时常听到“技术全面,特长突出”这八个字,意思就是说一位选手的每一项技术都会,没有明显的缺点,而当中又有几项是特别突出的,是对手忌惮的“杀手锏”,而这几项特长,也会相对保护着且提升其他比较没有那么突出的技术!

    举例来说:某位球员的主要得分战术是发正手侧旋或侧下旋的长球至对手的反手位置,使对手回球高时第三板可以抢拉暴冲一板得分;而对方又恰当处理不好这类的发球,不会侧身抢拉或是反手先提拉上手,只会用搓接的方式,回球频频冒高被对手起板得分,这就是很典型的“优点→缺点”的例子,建议在比赛之中就要大大提高这战术的使用比例!

    而如果情况变成:这位球员发正手侧旋或侧下旋的长球至对手的反手位置,而对手处理长球的能力很好,可以正手抢拉或是反手先提拉一板变成相持的局面,这时发球便没有优势存在,这就是典型“优点→优点”的局面,是下策

    好的选手通常拥有不只一套的“杀手锏”,可以改变战术搬出另一套来运用,继续尝试着“优点→缺点”的上上策。要不然就是寻求上策缺点→缺点”!举例来说:这位球员发对手正手位短球位置的球质量并不是很好,而对方也处理不好正手短球的接发球,很有可能这样发就能制造起板的机会了!但此时也往往考验着一位选手的“战术执行力”!我看过很多小选手在比赛时因为自己的优点被对手所熟悉,场边教练要求他执行自己不擅长的战术时,往往不敢执行而输掉比赛,下场后才抱怨教练说我这发球不敢发你还硬叫我发,我这球没把握这样打你还要我这样打;或者是我们常说的,有些选手就是喜好打“顺风球”,很合味口的球路打得吓吓叫,不时还能扳倒程度高一两级的对手;遇到会应付你球路的对手,便没别的把戏可变,差几级的选手都会打到输球,问题就是出在这里,不敢勇于执行“缺点→缺点”的战术。

    回到最初的例子:若是当对手发正手侧旋或侧下旋的长球至你的反手位置,虽说搓接是你最有把握的接发球方式,但确是不利的接发球方式,你的优点(搓接)回去也是对方的优点(第三板抢拉),这也是不利的!但若是当发正手侧旋或侧下旋的长球至你的反手位置时,虽然说反手拨是没有把握的,但是如果敢于去打,回去的球双方变成相持的局面,而相持球如果是对方没把握的,就变成“缺点(反手拨)→缺点(相持)”的局面,这样不是有利多了吗?

    举第二个例子“发对手正手位短球”其实有另外一层含意,也普遍是许多业余朋友所存在的问题,在这里也一起提出来讨论!很多朋友可能没有去注意自己一早醒来下床倒底是左脚先着地还是右脚先着地!如果通常是左脚的话,那忽然有一天是右脚先着地的话,那一整天可能感觉都不顺!我们在接发球时也会是如此,许多指导战术的教条都教导着我们球不要往对手的正手位去,所以我们发球多半是站着反手的一角发到对方的反手位,变成如果有10000球接发球的话,可能有9000球都是用反手去接的,接多了就容易熟悉了!所以不妨能“逆向思考”一下,偶尔换个发球站位,球往对手正手位发去,那正手只有1000球接发球的经验值而已,可能就会如同先右脚下床着地一样,容易失误或接下来的球就打不顺!

    这问题再倒过来思考,为什么受过专业训练的选手在接发球时就算是来球位于反手位也会不时的侧身运用正手位来接球ㄋ?我想除了是要取得正、反手的平衡之外,也会让发球者有判断上的错觉!发球者通常会认为反手位接球就真的是“”而已,如果是反手搓接回来就准备起板拉球,如果是反手拨挑回来就准备相持;但如果是发完球后看到接发球者已经准备在侧身用正手接时,会认为球是要“”过来的,发球者会判断你侧身是准备要起板攻击了,就会准备来“防守”,这时就算是没有侧身起板,变成是侧身拨、侧身摆短、侧身晃撇,发球者都错失了第三板抢攻的机会,接发球者能有第四板攻击的机会!

    回到正题,我想“缺点→优点”这种下下策,就毋须再赘述了,在战术运用上是要尽可能避免去发生的!

    收藏 举报
你还不是该俱乐部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 现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