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丹丹乒乓球俱乐部

  • 分享

    乒乓球审美鉴赏初探

    太原丹丹 已有 856 次阅读    2019-02-22 08:03


           48年前,一枚小小银球,像一条友谊的纽带,融化历史坚冰,联通中美关系,成就了一段世界外交佳话;48年后的今天,这枚小小银球像一枚橄榄枝,接天下南北,结世间球缘,促了解,增友谊,强身健体,裨益无以尽述。那么,是怎样的内驱力,让一枚小小银球泛化出如此神奇魅力以致使人欲罢不能?本文试求从审美鉴赏的角度,就乒乓球这个体育项目的心理体验和美学机理作一初探,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小的是美好的。写下这个定义,源于英国经济学者舒马赫的《小的是美好的》一书。本义在于,处于西方能源危机时代,应大力发展和繁荣"中间技术",只有"小的"才"是美好的",倡导环保和节能。此书的影响力波及到美学领域,于是人们也"嫁接"到美的定义中去了。话说回来,在所有球类中,乒乓球具有"三超"(超轻、超薄、超小)"之特点,其哲学意涵和美学价值也就大大向这本书的主题思想靠扰了:"小的是美好的"。
             美是难的。西方先贤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美是难的。此说完全适用于乒乓球比赛。在一分定胜负的胶着时刻,谁想率先突破,拿这一分,直至取得胜利,都非常艰难。也难怪,这时刻不少球友都会如此慨叹:赢一个球可难了!
            当美学领域的研究者们把柏拉图这一命题归入抽象空妄的范畴时,在势均力敌的球友们面前,"美是难的"已然昭然若揭地具象化了。
            审美价值,如果没有距离的间隔,就不能成立。这是英国心理学家、美学家布洛美的"距离说"的核心思想,一度引发人们对审美本质的探寻。他认为,人对艺术和现实产生审美活动的基本前提是,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即审美主体与对象应保持一种恰当的心理态度。
            从这一学说出发,我们再来观照打乒乓球的技术动作。打横拍怎么打?球友们都在说,要打中路嘛!当两面拉与打似秋风扫落叶之势,同时也凸显出中路"阿咯琉斯的脚后跟",击其此弱项极有可能"追身",这就是没有了距离的间隔所致。我们常说"圪别住咧"、"追了身咧"等等,无一不是"零距离"导致的恶果,汽车追尾不就如同一辙吗?
            "外在于我的美,关系到我的美。"这恐怕是法国美学家狄德罗美的"关系说"最为通俗的解释了。一枚小小银球,召唤我,感应你,吸引他,魂牵梦萦着我们大家。真正是,一旦发生球的关系,便引爆其他,一声球友你会懂,万种过往在其中,怎一个"爱"字了得!场上厮杀,你我是对手;场下交往,你我是朋友。这种关系已然美出了种族,美出了国界,美出了天际……即使不在场上,也愿意观赏别人对垒,各是各的美,各自在球场沉醉,即使天塌下来万马催,又岂可挡住银球翻飞笑声脆?!
            鸟儿的翅膀上拴上黄金就飞不起来了,与这句话形成鲜明落差的是,德国哲人康德关于美的判断: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乒乓场上,极容易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快乐。原因是一打球便出汗,出汗就分泌出多巴胺,这正是诱发快乐的因子。当全身心关注输赢的时候,便有了目的,便将快乐残酷地夺去大半,美和美感也就丧失殆尽了。
            也许您会说,不要谝,你也可想赢了,输了也不高兴。竞技体育,当然要论输赢,可将输赢视作惟一诉求,或者终极诉求,就会挤走诸多乐趣,也会扭曲了美和美感。以个人浅见,应该是论输赢,不惟输赢论。敞人暗自揣测,如果哪一位球友将赢球当作生活中的惟一精神寄托和获得乐趣的惟一途径,那我宁愿输给他,义无返顾地输,不折不扣地输,并及时送上"一轮明月"。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能否对执念者给予深深的同情与怜悯,正是考量一个修行人心量的试金石。
            你退台了,他突然打得触网,变为近网球;他判断到你的落点了,动作做出准备反击了,球却擦边了……
            这样的场景屡屡呈现,常常引发一阵会意的笑声,是那种"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的感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酷似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独创的"欧·亨利式结尾",引爆的是一片《欢乐颂》的和声。(作者:太原~闫少谨)

    [本话题由 太原丹丹 于 2019-02-22 08:03:59 编辑]
    收藏 举报
你还不是该俱乐部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