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日本的遗体捐献

已有 639 次阅读    2018-07-29 17:11

日本的遗体捐献

         

去日本旅游,同行的老陈曾在南昌医学院工作,是人体解剖教研室的主任。说起人体解剖,他津津乐道,而我却是第一次听到。每三个月,校内刊物《医学动态》上,都要刊登一些相关的遗体捐献的话题,有人捐献遗体,学校都要派专人去家属家到访,送上证书和慰问品。读过医的人都知道,在上解剖课时缺少的就是实体解剖,一旦有实体解剖,解剖室都会挤满了人,学生都会听得非常仔细、认真。因为他们知道,毕业后在科研或开展新手术前要做一些尸体解剖就更难了。而这方面,日本做得很出色,老陈曾去日本医科大学进修过,学的正是遗体解剖。

日本的医学生在上第一堂解剖课时,都自愿地带上一束菊花,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校园里的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前去献花。每次上课前都要向遗体默哀,深深地鞠三躬,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值日生每次都要在解剖室内献体者的牌位前倒上一杯水,插上一束菊花。每天下课前都要把解剖下来的器官回放到遗体的原来部位,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怀着对死者的崇敬心情来教学这门课程。一学年结束前,还要把解剖下来的肌肉、皮肤、器官都缝合到遗体上去,然后举行装棺仪式,由教授和学生代表护送到殡仪馆火化,并将骨灰由部长(系主任)亲手交还给家属。献遗体者的名字则镌刻在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墓室的玻璃墙上,供人祭奠。

在日本,各个医学院校都有一个遗体捐献志愿者协会,日本人习惯用菊花表示哀思,一般都取名为某某菊会。大阪大学叫白菊会,有一万多志愿者参加,设有一个常务机构,当会员死亡时接受家属的报告,并通知解剖教研室,而这个环节是在一年36524小时保持畅通。教研室的教授、副教授轮流值班,在教授们的更衣柜里,总是挂着一套黑色的西服,一旦接到通知就要立即穿上丧服赶赴死者所在地,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并转交学校给每位遗体捐献者三万日元的香烛费,和一份借用遗体的协议,然后把遗体接回学校。

日本相信宗教的人很多,而在白菊会里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但是在遗体捐献工作的操作流程上,比较全面地顾及到了不同信仰的人群。因此能够聚集起比较多的会员,来满足一年几十具遗体的教学需求。医学教授大多是遗体捐献自愿者,因为他们的今天得益于昨天的捐献志愿者,而为了医学的明天他们觉得应该这样做。

老陈说,我想如果国内的解剖教研室能够开放一些,多做一些科普宣传,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也许我们医学院校的学生,就不必像他们当年那样捧着标本瓶学解剖了。我们的手术医生们也能设计出更完美的手术方案,造福于人类。

老陈还想我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济南有一个叫山崎宏日本老兵,留下遗嘱,死后将遗体捐献给济南红十字协会,供医学解剖用。山崎宏“七七事变”后作为一名军医来到中国,他并不认同这场战争,半年后做了逃兵,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几经转辗到了济南,并定居下来,娶妻安家。他开了一家诊所,他说过,他将尽力工作,死后也将遗体捐献出来,向中国人民谢罪。他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字,“大道无门”,是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写给山崎宏的。这句话还有半句,“千差有路”,意思是说:大路反而走不通,小路反而有路可行。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独步天下了。山崎宏的女儿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他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把自己彻底留在了中国。

日本之行,多了一个想法,人总有走了的那天,能捐献遗体,也是一种贡献吧。

分享 收藏| 举报